破25亿!《消失的她》爆火:比“恋爱脑”更可怕的,是“圣母心

九木的生活 2024-04-05 12:28:41

一个男人起床时却突然发现,枕边是个陌生人。

他质问她是谁,但枕边人回应道:

“我是你老婆,你疯了,你怎么不认识我?”

一个罗生门般的谜题徐徐展开,真相到底是什么?

是丈夫患有精神疾病,认不出妻子?

还是妻子为了报复丈夫,自导自演的失踪?

或者是犯罪团伙盯上了他们的家产,制造了妻子的消失?

这就是最近爆火的电影《消失的她》里面的的故事。

上映不到13天,票房已突破25亿,一天一个纪录。

很多网友也都在调侃,海报都做不及了。

电影一开头,男主何非在雨中抱头痛哭的场景,我想很多人都为他感动。

可最后的真相却大反转——

原来他的深情全是伪装,他才是杀害妻子的那个幕后凶手。

而他的目的,便是骗取妻子的亿万财产,偿还欠下的天价赌债……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悬疑故事,不停的悬疑点使得故事反转再反转,观众也被深深带入。

但我认为——

深不可测的人性,才是推进故事发展的关键。

借这部电影,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人性的一些事。

01

嗜赌成性的人,一定要远离

在电影中,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何非嗜赌成性导致负债累累,最终铤而走险。

看完电影后,很多网友也评论:

这分明是一部戒赌宣传片啊。

现实生活中,大家都知道,赌博不好。

但很少有人知道,赌博的真正可怕之处。

它绝不仅仅只是输钱那么简单。

有专家分析了赌徒的五个心理阶段,从中可以看到赌博对于一个人真正的危害。

(一)刺激心理

看着手中的钱瞬间翻倍甚至几十倍,这种心理上的刺激快感其实是很强烈的。尤其是当筹码越来越大时,这种刺激更会逐步加强

(二)翻本心理

输钱后总想通过赌博再赢回来,并且固执地坚信自己能赢回来。这是每个人输钱后都会有的想法。

前两种心理结构,还只是初级阶段,虽然有危害,但不至于回不了头。

而要是到了以下心理阶段,就变成了病理性的赌徒,就很难回头了。

(三)反刍心理

赌博是高情绪的心理活动,赌徒会反复回味之前赌博的情形,不断想象自己正在赌博的刺激。

就像何非说的:“我并不喜欢赌博,也不在乎钱,我就是喜欢那种感觉。”

(四)焦躁

当他们想戒赌或减少赌博的次数时,容易坐立不安或产生愤怒的情绪,和烟瘾毒瘾相似,当成瘾者想要戒除的时候会有焦躁不安的情绪。

(五)失控

完全失去了对自身的控制,就像电影中的何非,一次欠债还上之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明明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钱,但是还会找赌博的刺激感。

从加强刺激→翻本→反刍→焦躁→失控,这就是赌博成瘾的心理结构。

纽约大学文化人类学副教授娜塔莎·道·舒尔,写有一本关于赌博设计的书《运气的诱饵》。

在其中,她分析道:

“最终,赌徒追求的已经不是赢了,而是“能够一直玩下去”的沉浸感和节奏感。”

赌博其实就像吸毒一样,是会生理成瘾的。

当一个人越赌越久,他的阈值会越来越高,他在其他行为中能感受到的快感就越来越少,只有坐上赌桌才有兴奋感。

他会越来越觉得生活中其他的一切都没意思,会慢慢变成一个行尸走肉的人。

而当一个人人生只对一件事情有兴趣时,他离堕落便不远了。

所以,如果确定赌徒已经进入“病理性成瘾”阶段,千万不要再想着拯救对方了,而要躲得远远的。

总之,要像要像远离瘟疫一样,远离他们。

02

比“恋爱脑”更可怕的,是“圣母心”

在电影中,何非这个人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学历低、收入低,还烂赌。

再看李木子,善良漂亮,高学历,富家女,继承了亿万家产。

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怎么会结为夫妻呢?

很多网友说,他们俩能在一起,是李木子太“恋爱脑”了,被何非几句甜言蜜语就哄骗了。

但其实我觉得,李木子完全是被自己的“圣母心”给害了。

李木子其实有很多次活命的机会。

在结婚前,何非向他坦白了自己参与赌博的经历,并且早已负债累累。

这已经是一个明显的预警了,但李木子没有退缩,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何非。

她唯一的闺蜜曼曼,觉得何非不靠谱,也多次提醒过她,但是她完全听不进闺蜜好意的劝说。

后来,她又发现何非反复去赌博,她很绝望,本来离婚协议书都拟好了。

可渣男做了一顿烛光晚餐,便再次感动了她。

自始至终,她都认为自己能感化他,救赎他,救他于水火之中。

为此,她不惜给他银行卡,替他偿还几百万的债,为他生孩子。

可最终,这一切却成为她的催命符,一步步酿造了她的悲剧。

当然,李木子的悲剧,与她的成长经历也有关。

她被保护得太好了,她太善良了太天真了。

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画家公主,从小就待在艺术的象牙塔里,根本察觉不到人心险恶。

如果碰到一个正常男性,她将会一个温柔、贤惠的好妻子,是一个责任心强、对生活充满无限美好愿景的好母亲,将会有幸福的一生。

也正因此,这可以给我们足够的警醒——

在婚恋关系中,当发现对方是个“烂人”时,千万不要让自己“圣母心”膨胀。

我们其实都只是普通人而已。

没有那么伟大,没有那么多力量拯救他人,甚至牺牲自己也拯救不了。

遇人不淑,趁早远离,才是我们能且只能做到的。

03

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

上映十多天以来,这部电影的话题也一直没断。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婚姻焦虑”。

很多女生也都在评论,“不想谈恋爱了”,“不敢结婚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女性观众“入戏”太深了,看完之后对自己的老公、男友产生愤怒、怀疑和提防,导致两人发生矛盾冲突。

这样的案例还挺多的——

看电影之前,两个人头挨着头,亲亲热热有说有笑;

看着看着,距离逐渐变……

更有网友拍到,一对小情侣看完之后,女生居然就不让男朋友牵手了。

某种角度来看,《消失的她》能让那些容易被男人欺骗、甚至是遇到“渣男”还死心塌地的女性多一份思考,也算是一种积极意义。

但如果对所有男人都产生了负性情绪和扭曲认知,那就属实是杯弓蛇影了。

毕竟,把一个电影角色代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以此去审视自己的男友或老公,这非常不合理、不客观、不积极。

我们常说,女性要争取成为一名独立的人。

我想,真正独立的女性会有自己的三观和认知,会通过日常生活中去看清旁人的本质,而不是被一部电影牵着走。

如果入戏太深,把电影情节当作真实生活,反而才会害了自己。

不是男人不可信,是恶人需要去识别。

不是感情不可靠,是需要有智慧地去判断这是否是真感情。

总而言之,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

当电影结束,我们务必要回到生活,负面的情绪一旦久留,你就成为了那个曾经凝视过的深渊。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点个“在看”,理性观影,从中收获认知。

*作者:双木君,一位三观正、思想深、态度明的90后中年男人,也曾鲜衣怒马少年时,但愿浮生看尽长安花。关注【双木的世界观】,我们一起用理性看世界。

0 阅读:0

九木的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