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早就有业内行家透露:市面上的白酒中,约有七成的都是酒精酒!
虽然这个说法只是个估计值,但从近年来电视台不断曝光的一些白酒负面新闻来看,这个问题似乎并非毫无根据。
例如,占据云南市场很大份额的散酒,多次被检测出甲醇等有害物质超标;还有些酒企宣称每年用12万吨老酒来勾调新酒,但实际上却是一年卖掉了2亿多酒精。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发生。
我们总结了电视台曝光过的“黑名单”酒,几乎都是酒精勾兑货。记住,不管价格多便宜,也不要喝这些劣质酒。
第一种:茅瓶加个红飘带
大家有没有见过这种“茅型瓶”?白色的陶瓷瓶、红色的飘带、胶帽,看起来像是名牌茅酒,但瓶身上没有任何标识,甚至连厂家都没有,我们姑且称它为“三无裸瓶”。
这种瓶子的成本大概在1元左右,纯纯塑料做的,加上红飘带和瓶盖胶帽,总成本大约是2元。如果里面装的是劣质香精酒,整个酒的成本估计也不会超过5元。
以后再看到这种白瓶酒,别以为捡到了便宜。这要是一口下去,喝进去十几种添加剂,真的是当了冤大头了。
第二种:10块廉价酒
市场上有那种9.9、10块、19.9块好几桶的廉价散装酒,感觉就像在卖白开水一样。稍微想想就知道这酒有问题,价格低得离谱。
按照清香3斤粮食、酱香5斤粮食才出一斤酒的比例计算你也知道这价格的酒不对啊。就说贵州的酱香吧,在贵州当地用来酿酒的红缨子高粱,价格已经涨到了11.2元/公斤。再加上其他原料以及后期储存和人工成本,几十块钱几桶的酒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当然,如果这些酒是用劣质香精勾兑出来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种:假“大曲”,卖高价
酒曲直接决定了酒得品质,“曲”不好,即便是有再好的粮食也酿不出好酒。在所有类型的曲中,大曲被认为是最好的,你看看现在一线大品牌的白酒几乎清一色的使用大曲酿造,而小曲、麸曲主要都用来酿造一些低端酒或是光瓶酒。
大曲酒确实能出更优质的好酒,特别是高端酒,一些不良厂商利用这一点,把他们的产品直接命名为“大曲酒”。
但很多所谓的“大曲”并不是真正的大曲,稍微好点的用小曲、麸曲发酵出来糊弄糊弄。更差的就直接勾兑了,仔细看看它们的配料表,你会发现上面写着“酒精、香精”等成分。有这些字样的酒,显然是用香精勾兑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大曲酒。
真正的大曲酒制作工艺复杂,通常会用小麦或大麦粉碎后加热水搅拌均匀,直到不粘手且没有疙瘩,然后再压成大块。关键在于,大曲酒通过粮食自然发酵产生香气,在整个过程中不会添加任何添加剂,而且现在的大曲多数都是人工制作,没法用机器,成本还是挺高的。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飞天茅台、普五以及国康都是遵循这种工艺酿造的,这也是它们受到酒友喜爱的原因之一。选择酒时,一定要注意看配料表,避免买到冒牌货。
这里一定要提到近来很火的国康1935,它可以说是近两年酱香型白酒市场中的一匹黑马,老品牌积累了多年的口碑,这两年短时间内就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不错的市场,大家买它是觉得这是一款真正让普通老百姓既喝得起又喝得好的高品质酱香白酒。
这款酒选用优质红高粱和小麦作为原料,并采用赤水河上游的优质水源,由酿酒大师精心酿造。通过坤沙工艺、窖藏五年和分层勾兑等多道工序,终形成了酱香正宗的风味:酒体清澈透亮,酱香浓郁,口感绵柔,回味悠长,就像一杯清醇的茶。这种味道,让喝过的人无不称赞。品质不输那些动辄好几百的知名酱香酒,但价格却相当亲民,普通老百姓也能轻松消费。
买酒时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主要就那么几个,有些人抱着捡漏的侥幸心理,或者贪图小便宜,还有些人对酒本身了解不多,却很少了解白酒知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家觉得呢?这样的思考方式是不是更有助于我们选到合适的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