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男子,尿酸高达860,肾衰入院,医生直言:睡前3件事别再做

芷文聊健康 2023-02-03 09:06:09

孙先生,35岁,一天前因乏力、下肢水肿伴排尿困难入院。入院检查P78次/分,R23次/分,Bp137mmHg/91mmHg,T36.8℃;部分实验室检查显示肌酐385μmol/L,尿素氮13.2mmol/L,伴轻度酸碱失衡。

经诊断,孙先生为急性肾脏衰竭,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生命危险。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孙先生的尿酸水平高达860μmol/L,应该就是造成引发身体损伤的主要因素。经过询问,孙先生在一年前的体检中已经发现了轻度的尿酸水平升高,但肾脏各方面功能都是正常的,也没有其他的什么疾病发生,因此并未引起注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想到最终引发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孙先生懊悔不已,也很不理解,尿酸水平的升高居然能够对身体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针对这一困惑,医生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一、高尿酸的危害

在我们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首先,它是人体遗传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人体能量物质的组成成分,能够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保障。其次,嘌呤还参与构成很多重要的辅酶与信号分子,在多个重要生理活动中起作用。

嘌呤经过多重代谢后会形成一种叫做尿酸的物质,也就是引起孙先生急性肾脏衰竭的元凶。尿酸的排泄渠道有经肾脏和经肠道两种方式,但主要以肾脏排泄为主。如果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升高,超出了正常范围,将会逐渐以尿酸盐的方式析出,甚至在身体部位中沉积,引发疾病。

尽管尿酸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但作为一种代谢产物,它的过量存在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由于尿酸盐析出后最容易沉积在关节和肾脏的肾小管内,因此尿酸升高后的首要影响就是引发痛风与肾脏疾病。

尿酸盐结晶在肾脏的沉积可以产生肾结石,引起强烈的疼痛;还会诱导长期的炎症反应,使肾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不断硬化,最终产生不可逆的肾脏损伤,而这也是孙先生出现肾脏衰竭的根本原因。

此外,尿酸也是细胞内促氧化剂之一,尿酸水平的升高能够在细胞内引起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还能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进一步加重血管收缩和高血压的程度,甚至与胰岛素抵抗也存在一定关联。

而孙先生在尿酸升高后出现了严重的肾脏衰竭,经过医生了解,与他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

二、警惕高尿酸,睡前三件事不要做

孙先生属于上班族,日常工作压力较大,时常加班应酬,空闲时间主要局限在睡觉之前的几个小时。而他在此期间的一些长期个人习惯逐渐导致了高尿酸的发生以及加重。以他为例,有一些睡前的事情是不建议高尿酸风险人群和高尿酸人群进行的,容易产生一些健康隐患。

(1)睡前饮用大量蛋白粉

由于群众生活水平以及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对于锻炼优点的不断普及,很多人逐渐将运动培养成了一种日常习惯。而对于青中年的上班族人群来说,在下班后、睡觉前进行适度锻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长期坚持锻炼的人群有一部分会为了增加锻炼效果、避免肌肉流失,会在锻炼的过程中食用蛋白粉。尽管蛋白粉对于正常的锻炼行为可以一定程度的提供营养,刺激肌纤维生长,但却并不适用于睡前锻炼的人群。

蛋白粉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质,属于含氮物质。进入人体后被利用后最终会代谢为尿素、肌酐等等。由于这些代谢产物都要经由肾脏排出,大量的蛋白粉摄入后会加大肾脏的代谢负担。

一旦肾脏的代谢能力受到影响,相关的经肾代谢产物的排出都会减少,尿酸也是其中一员。同样,运动后肌肉酸痛是由于乳酸的堆积,而乳酸的排泄方式与尿酸相似,能够竞争性地争抢肾脏排泄尿酸的渠道,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之下,短时间内人体的尿酸水平可能会迅速升高,严重者会损伤肾脏功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2)睡前憋尿至天亮

憋尿属于“尿潴留”,是一种主观上的强制行为。人体泌尿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仅是为了排出尿液,更是为了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例如尿素、尿酸甚至一些细菌微生物等等带离人体。

有时候,为了节约睡眠时间或者觉得没有很强烈的排尿意愿,部分人群在睡前会选择憋尿到早上起床后再去厕所。但这样的行为长期出现后,会使得尿液在机体内的停留时间变长,不仅会促进尿酸盐在肾脏内的沉积,引发组织损伤和结石的产生,还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3)饮酒

在很多青中年人群眼中,睡前小酌几杯能够让自己处于一种微醺的状态,主观上感觉能够入睡更快、睡得更深。但实际上,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小酌怡情大雅伤身”这句话完全是错误的,长期饮用任何量的酒精对于人体都只有害处。中国的饮食习惯决定着大量应酬与饭局以晚餐时段更多,这也导致很多人摄入酒精的时间较晚,较为接近睡眠时段。

对于有高尿酸风险的人群,饮酒能够刺激机体的肌肉组织出现不正常的运动负荷增加,造成乳酸的生成与堆积。前文提过,乳酸能够竞争性地争抢肾脏排泄尿酸的渠道,也就意味着乳酸增多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因此,睡前饮酒不管是对于正常人还是有高尿酸风险的人群都是非常不健康的。

尿酸升高后,能够对机体产生如此多的危害,这也提示我们,一定要严防高尿酸的出现。那么,如果身体确实出现了尿酸水平升高,会不会出现什么典型症状来提示我们这些潜在的危害正在形成呢?

三、高尿酸的信号

由于尿酸的自身特性,在含量逐渐升高后,将会以尿酸盐的形式析出并沉积在以肾脏和关节为主的人体部位。这也意味着,肾脏和关节的一些改变,能够提示我们,正在面临着高尿酸的侵害。

首当其冲的是出现尿液减少,排尿困难。这是由于尿酸盐结晶形成了明显的沉淀甚至结石,堵塞、压迫了肾脏的分泌、排泄通道,使得尿液的生成减少,表现为明显的尿量减少,或是在排尿的过程中较为困难。

由于尿液是人体代谢废弃液体的主要途径,尿液减少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机体的水肿,称为肾源性水肿,其核心机制就是肾小球滤过率受到了影响。肾性水肿的一大特点是出现在组织疏松的部位,以下眼睑、颜面部以及下肢最为明显,用手指在水肿部位用力按压,还能形成一个个凹陷的小坑。

当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肾脏的沉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这两个部位产生明显的器质性影响,使关节部位出现肿胀、变形、疼痛,或者肾脏的体表投射区、两侧下腰部出现明显的疼痛。

当我们发现自己出现了以上表现时,结合日常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要高度怀疑是否出现了尿酸的升高,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尿酸水平的检查。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细节值得我们注意,预防高尿酸的发生。

四、如何远离高尿酸

对于大多数没有先天疾病的人群来说,机体尿酸水平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造成的。如果想要机体能够长期维持正常的尿酸水平,降低高尿酸的风险,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1)多喝水很重要

尿酸主要的排泄形式是尿液,多喝水对于尿酸的及时排出是最有效也是最简便的方式。而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之下,很多人有着长期憋尿的习惯,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养成白天充足饮水,睡前及时排尿的好习惯,对于降低机体尿酸水平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减少高嘌呤的食物摄入也很关键

尿酸的来源主要是依靠食物的摄入。要想从源头上减少尿酸的蓄积,“管住嘴”也是必不可少的,要避免摄入升高尿酸的各类红灯食物。研究表明,过量食用海鲜和动物内脏,以及鸡蛋、豆制品等均会增加尿酸的产生。

3)限制对果糖的摄取

水果对于高尿酸人群和高尿酸风险人群其实是非常不友好的,这一点可能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并未引起重视。研究证实,高尿酸肾病的增加与甜饮料和果糖摄入的增加有关,并且果糖是唯一能够直接影响尿酸代谢的碳水化合物,这是由于果糖能够加速细胞内线粒体分解能量物质ATP,生成更多的嘌呤和尿酸。

这代表着,有些人为了降低尿酸水平一味地减少米面的摄入,其实并不会起到特别明显的改变,严格控制对果糖的摄取才是更重要的。

4)及时减重

对于体重指数超标,即BMI大于25的人群来说,及时减重至标准范围内也是避免尿酸水平过高的一个必要方法。尿酸的产生来源于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肥胖人群的尿酸生成量普遍大于体格正常的人群,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同时脂肪组织还具有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活性,可以加速嘌呤代谢、尿酸生成。

而肥胖同时也是机体炎症反应和糖代谢紊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能够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尿酸代谢将会起到很好的维护作用,还能降低众多代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的患病风险,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

总结:

尿酸是嘌呤物质在机体内代谢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但更多地是为人体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尿酸在体内的生成和代谢本是一个平衡的动态过程,但一旦被一些外界因素影响造成生成增多或代谢减少,都会在体内出现蓄积,甚至析出、沉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当尿酸盐在肾脏过度沉积时,会引发肾脏的多种损伤,严重者会像孙先生一样出现严重的肾脏衰竭,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和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应当通过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实现对高尿酸水平的预防和控制。无论是在饮食上进行严格把控、保证足够饮水,还是控制体重、合理锻炼,要在意识上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维持身体健康的长远目标。

参考来源:

【1】廖丹,马良.高尿酸肾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2,42(01):190-193.

【2】赵玉荣,庞诗琴,李卉妍,隋小芳.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0):109-111+115.

【3】Büsing F, Hägele FA, Nas A, et al. High intake of orange juice and cola differently affects metabolic risk in healthy subjects[J]. Clin Nutr, 2019, 38(2): 812–819.

【4】Li R, Yu K, Li C. Dietary factors and risk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J]. Asia Pac J Clin Nutr, 2018, 27(6): 1344–1356.

【5】Anzai-N,Enomoto A,Endou H.Renal urate handling:clinical relevance of recent andvances[J] .Curr Rheumatol Rep,2001,7 (3) :227-234.

【6】周庆锋. 体检人员高尿酸血症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7】Nakagawa T, Lanaspa MA, Johnson RJ. The effects of fruit consump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aemia or gout. Rheumatology (Oxford). 2019 Jul 1;58(7):1133-1141. doi: 10.1093/rheumatology/kez128. PMID: 31004140.

2 阅读: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