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东坡,大家能想到的第一个词,一定是——豁达。
但其实,没有人的人生是一蹴而就的。
这尘世如泥沼,众人都在其中负重而行。
有人深陷其中,有人走过泥泞,绽放出一身光彩。
前者声名磨灭,不可胜记;后者就如苏东坡,让人向往。
一、从文人苏轼到农民苏东坡苏轼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危机,或许就是乌台诗案。
因为对变法不满,苏轼在诗文里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结果,触怒宋神宗。
于是,苏轼直接被逮到御史台大牢。
彼时的御史台,院里种满柏树,上面经常栖落着乌鸦。
于是就叫“乌台”。
苏轼在其中被关押130多天。
未知的才最让人恐惧。
苏轼就在大牢中等待着皇帝最后的惩罚。
好在,在很多人的求情下,苏轼遇赦,被贬到了黄州。
就在黄州,文人苏轼就变成了农民苏东坡。
这不仅是名字的转变,而是一场蜕变。
后世的人常常认为,从黄州开始,苏东坡就展示出了自己的豁达天性。
其实,苏东坡的“豁达”,并非天性,而是与自己和生活的和解。
刚到黄州之时,苏轼几乎没有俸禄。
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他到了黄州东郊的一块土地上,亲自耕作。
于是他给自己起名:东坡。
这个名字,似乎也预示着,苏轼终于“接地气”了。
但在这个过程中,定然有一段苦闷无比的时光。
此前,他是北宋开国百年以来的“第一才子”,在文坛,他亦能独领风骚。
而如今,他成了一个需要自己耕作的农人。
被贬谪到黄州的同时,苏轼失去了一切:
失去了名声,失去了声望,失去了理想。
在此之前,越是声名显赫,在跌落山巅后就会摔得越重。
跌落到泥泞里的苏东坡,就开始一点一滴重建自己的生活。
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蛹蜕蝶呈。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很多经历过巨大落差的人。
他们,大多沉沦了。
但是,苏东坡没有。
在经历过苦难之后,他重新站了起来。
这个过程,说来容易,但其实充满艰辛。
如果,你也曾经历过暗黑鬼域,见识过人心的险恶,却依旧对这烟火人间充满温情。
那我,敬你是条汉子。
敬你成了苏东坡。
二、豁达的“三重境界”苏东坡的词作中,“最豁达”的,或许就是那一首《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一直流传了900多年,如今读来,依旧让人心动神摇。
在词开始之前,有一个小序:
苏东坡和朋友在去沙湖的路上,突然遇到大雨,雨具已经被仆人们提前拿走,于是众人狼狈躲雨,只有苏东坡,迎着风雨,潇洒走去。
在这首词里,我们能看到苏东坡豁达的“三重境界”。
首先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从开篇的这个句子里,我们就能读出苏东坡的豁达。
风雨来袭又如何?竹杖芒鞋,老夫就在风雨中吟啸着,信步而行。
乍一看,很豁达。
但是,仔细一想,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
一个真正豁达的人,怎么会还去嘱咐“莫听”,怎么会刻意强调“谁怕”?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一个落入人生困境中的人,他跟你说“不要听,不要怕”,这是不是更像一种自我鼓励和安慰?
所以,这就是苏东坡豁达的第一重境界:心内抗拒,自我宽慰。
这种状态,其实并不是对苦难的接受,而更像是一种抗拒。
人生风雨凄惨,没关系,我不怕的,老子还是要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样的豁达是没有底气的,但却很可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苏东坡。
《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它又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这就是说让我们不要有分别心,幸福和苦难是一样的,都是生命的礼物。
可是,即使知道如此,我么能做到吗?
在遇到苦难时,我们会茫然无措,甚至只能闭上眼睛宽慰自己:不要听,不要怕。
这更像是一种本能。
所以此时的苏东坡,更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朋友。
他跟我们一样,遭遇苦难时,也会抗拒,会纠结和痛苦。
但如果仅是如此,苏东坡也就不会成为苏东坡。
他的伟大正在于,在经历了这样的自我宽慰之后,他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虽然经历过风雨,但依旧能迎来山头斜照,走到最后,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心中,也看不到风雨,也看不到晴,总之,只是一份平常心。
无论晴雨,我自安然处之。
这就是豁达的第二重境界:无论晴雨,平常心境。
苦难也好,幸福也好,不过是一种人生经历,你在心中没有了评判,自然就没有了得失心。
更进一步,“也无风雨也无晴”,结尾这句话,如今似乎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
大家不经意间就会引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
但这句话到底有何含义?
无,是无所谓,没有所谓的风雨,也没有所谓的晴。
但这个“无”,也可以理解成佛家说的“无”,就是虚妄。
无论是风雨还是晴,皆是虚妄。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就是豁达的第三重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无论是风雨还是晴,这都像苏东坡在《念奴娇》里的那句话: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切都如一场大梦,梦境过后一切都会消弭。
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这一切之后,一切就不再那么重要。
无论是风雨还是晴,它们的出现,只是带来一种感受。
我们一直都被感受局限于当下。
但是当下是每一个瞬间,在每一个瞬间又会有新的感受。
所以,走过去的,就不必执着。
这才是真正的豁达。
三、从泥泞中长出的花朵苏东坡在《定风波》这首词里完成了对苦难的跨越。
从自我宽慰到走向更加通透和旷达的人生。
为什么千百年来,再没有哪一首诗词能超越《定风波》的境界?
是因为在其中,苏东坡并没有单纯展示豁达,他的那种豁达是从泥泞中长出来的。
是从泥泞中长出的花朵。
在这种对苦难的展示和超越中,苏东坡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重建。
从此,我们就见到了那一个豁达从容,豪放千古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