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过“儿童节”?读一下这10首童趣诗,太有趣了

知一大人 2022-06-01 12:39:13

今人唐不遇曾写过一首小诗:

世界上有无数的祷词,都不如

我四岁女儿的祷词,

那么无私,善良,

她跪下,对那在烟雾缭绕中

微闭着双眼的观世音说:

菩萨,祝你身体健康。

这首小诗,读来让人忍不住心头一颤,分外动容。

或许,只有小孩子才能有如此澄澈的眼眸和心灵。

唐代李白曾写诗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夜凉如水,天心月圆。

月色下一群嬉戏的儿童,有人抬头一看,忍不住惊呼:

快看,那是谁家的盘子被扔到了天上!

这样的情形,也只能发生在小孩子身上。

旁边的大人看到,或许也只会微微含笑,捻须摇头。

或许,他们也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玩闹。

每一个人,都曾是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但在命运大力地拉扯下,蹒跚向前。

无奈之中,我们也会回头,频频观望着曾经。

到不了的地方,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那一年,就叫童年。

只是,童年时最美妙的,就是从来不会想到这些。

彼时,年纪小的我们都只想着,快点长大。

于是,儿童节就成了长大后的我们心中的“结”。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想要过“儿童节”吧。

在古代,古人是怎么过“儿童节”的呢?

或许读一下这10首童趣诗,你会被拉回,那个没心没肺的年纪。

只要童趣不失,每一首诗都是“儿童节”。

白居易:《池上》

白居易的诗,向来通俗易懂。

有人说他写诗的高招,就是写完后,拿到老太太面前去读。

一直修改到老太太都能听懂,那才可以。

所以,白居易写的这首《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读完诗,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当时的画面:

微波荡漾,水面的浮萍被划开一道痕,小孩子撑着小艇急急地向前划走。

大家都说,时间是最公平的,其实时间也是有偏颇的:

一个大人,如果乘舟去“偷莲”,被抓到估计要被打个半死。

但若小孩子这样做,反而让人觉得可爱。

或许,随着长大,时间给了我们很多,但也拿走了很多。

胡令能:《小儿垂钓》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水似乎总是灵动的,这种灵动要是和小孩子放在一起,就更加有趣。

唐代的胡令能写过一首《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乡野间的孩子,头发乱蓬蓬搞在一起,他也浑不在意,一个人躲在草丛中。

一竿青竹悄悄探向池中。

耐不住性子的小孩坐在池塘边垂钓。

这可就很有意思了。

或许有人路过,想要问路。

这孩子赶忙摆手:别过来,别过来,别吓跑我的鱼儿!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说起水边孩童最有趣的情形,应该是宋代辛弃疾的这一首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家人都在忙碌着,结果小儿子自己躺在溪水边。

他一边惬意地趴着,一边剥着刚采来的莲蓬。

或许,还是边剥边吃。

去掉外面的绿壳,白嫩的莲子就被剥了出来。

扔进嘴里一嚼,其中的莲心微微有些苦涩,但苦涩之中,又有着清甜。

这就像是童年的滋味。

袁枚:《所见》

除了儿童在水边的灵动,文人笔下更多的,就是骑着黄牛的牧童。

清代袁枚写过一首《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夏日浓荫,牧童骑着黄牛悠然从林间穿过。

他微微眯缝的眼突然睁开,或许一眼望去,就看到树枝上那只振翅鸣叫的蝉。

千百年来,这个儿童捕蝉的画面就没变过。

乡野间的小孩子,夏天的时候,谁没有去捕过蝉?

用一把小麦嚼成面筋,缠绕在竹竿尖上,一下子就把树上的蝉粘了下来。

那时候的眼神真好啊,浓密的树叶从来挡不住清澈的目光。

吕岩:《牧童》

同样是写牧童,唐代吕岩却写了放完牛回家的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白天在田野里,一群伙伴一起放牛,大家摘着草叶,做成口哨,看谁吹得声响。

等到日暮西山,每个孩子都赶着吃饱的牛回家。

自己吃过饭,又迫不及待地跑到草地里,和一群小伙伴,抬头看着远天的月明,和星辉。

那时候总觉得天空高远,明月高悬。

长大后却很少有人再去看它了。

高鼎:《村居》

除了放牛,那时候的孩子也有其他的玩乐。

清代高鼎就写了这样一首《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三月份的时候,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时候的孩子,最喜欢玩的就是放纸鸢。

放学后快快拿着自己的纸鸢跑到野外的空地。

二月微醺的春风,纸鸢争相飞高。

那时的纸鸢,承载了太多童趣和天真。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宿新市徐公店》

除了放纸鸢,孩子们还有很多其他的玩乐。

《黄帝内经·天年》里说: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人在小的时候,血气疏通,气往下走,所以小孩子就停不下来,总喜欢跑跑跳跳。

宋代杨万里写诗说: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他还有一首更好玩的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些孩子,不是在追着柳花,就是在追蝴蝶。

在那些年少的岁月里,像风一样奔跑就成了每个孩子的记忆。

仔细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像小时候一样跑过了?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除了玩闹,小孩子最厉害的,其实是学习的能力。

《论语》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是模仿;习,是不断重复。

回想一下,我们牙牙学语,蹒跚走路是不是都是从模仿大人开始?

这种模仿在诗人笔下就很有趣。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大人们忙着纺织种田,旁边的小孩子看到了。

赶紧也忙活起来。

于是,他们也很认真地在桑树阴里学着种瓜种田。

希望每一个小孩子都能种出最甜的西瓜。

黄庭坚:《牧童诗》

我们回忆着童年,往往是因为那种纯粹和简单。

黄庭坚这首《牧童诗》就写出了“成长的烦恼”: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红楼梦》里,对王熙凤的判词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西方谚语里说:

当你意识到一颗珍珠比一颗玻璃球更珍贵的时候,你就可悲地长大了。

在成长中,我们会见到各种光怪陆离,各种心机深沉。

但走过这漫漫旅途,就会发现,人生的走向,其实是返璞归真。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