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后,最好不要多管闲事,要时刻记得这六个字

一念卿辛 2025-02-09 18:42:12

01

一个读者小晴(化名)很委屈地说,自己满心记挂着娘家,给家里人也没少拿东西,结果,就因为“多说了一句话”,便被自己的母亲指责“多管闲事”。

对此,小晴心里很不舒服,她觉得自己一片好心,反倒还被挑出了错,真是太冤太屈了!难道嫁了出去的女儿再回到娘家连句公道话都不能说吗!

怎么回事呢?

大年初二,小晴带着孩子和老公一起回了她娘家,想到自己离娘家远,结婚三年半了,这才是第二次回去,为了好好尽些孝心,小晴带了满满一车的礼品,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东西加起来至少有个六七千。

好在丈夫对小晴很不错,他体谅小晴给娘家父母尽孝的心思,不但没有一句的埋怨和不情愿,或是嫌弃小晴花钱,而且因为去年挣到了点钱,他告诉小晴,还给岳父母各准备了一万块的红包,也算是报答三年半前,岳父母没嫌他家穷、也没为难他、更没要彩礼,就把小晴嫁给了他。

看到丈夫如此体谅自己,小晴是既感动又开心,她就这样带着一车的东西,以及两个大红包,满面春风地回了娘家。

见小晴回来,父母自然非常高兴,他们忙里忙外个不停,又是慌着给小晴的女儿找玩具、拿零食,又是给小晴做好吃的,尤其是母亲,尽管一只眼睛发炎红肿、连带着半边脸都肿得高高,但还是洗菜、剁肉、做饭,忙得不可开交。

不舍得让母亲太累,小晴都是在一旁帮着做,虽说会被母亲嫌弃笨手笨脚、碍事儿,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能帮母亲的忙,她觉得发自内心地开心。

然而,令小晴没想到的是,她和母亲两个人的欢声笑语,只维系了一天半。因为回到家没两天,她也是太心疼母亲整天一个人忙碌,想替母亲分担,让母亲轻松一点,没忍住多说了弟媳一句,结果就被母亲狠怼了之后又“轰”出了门。

小晴的弟媳是什么情况呢?

她与小晴的弟弟在村子里北边的楼房住,平日里只是吃饭时,会带着两个孩子去到小晴父母那里。

小晴的弟弟因为要值班,初一下午就去市区的单位上班了,弟媳呢,自从去年五月中旬流产了以后,身体一直不好,于是便一直待在家里养身体,顺便照顾孩子、接送两个儿子上下学(小晴弟弟结婚比她早,大学毕业第二年就结了婚,俩孩子:大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小儿子上中班)。

小晴觉得,弟弟的俩孩子都是父母在照看,如今,弟媳既然在家,不说要表现得如何完美,至少做饭、做家务要帮着一点吧?哪能到了吃饭的点就带着俩孩子过来,吃完饭后便带着俩孩子回去?弟媳也是一个当妈妈的人了,而且在老家也呆那么久了,自己家有厨房、不愿做饭就算了,那到公婆家吃饭,多少要打个下手吧?

自从把弟媳娶进家,小晴都没见过她主动帮过什么忙,没孩子时,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不动玩手机,有了孩子吧,还是不爱操心、眼里没活儿!以前,小晴觉得父母身体健健康康的,弟媳没眼力见就算了,可现在,母亲眼睛肿成那样,弟媳还是理直气壮地来家只管吃喝,连洗个菜、刷个碗都不干,真是有点太不懂事了!

也正是因为心里极度不平衡,再加上又替母亲觉得不公、委屈,那天在做完饭、收拾餐桌,听着母亲在客厅连喊了弟媳三声“洗手吃饭”,但看院子里一直玩手机玩得正嗨的弟媳,连动都不动时,小晴没忍住,高声地说了一句“真是享福啊!不是亲妈,就不能帮妈干点活了吗?也不知道手机里有什么宝贝,整天抱着不离手!说是看孩子,不还是看手机呢吗!”

听到小晴这番话,弟媳瞬间就站了起来,她瞪着眼睛、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气愤地踢翻了坐着的小板凳,之后,叫上两个孩子就要回自己的房子那里。

小晴的母亲见状,先是说着好话拦了一下,接着便怒气冲冲地怼了小晴,说她,“你那嘴真该给缝上!哪都有你的事!养你多年,你都给我和你爸都尽了多少孝心了?只管干你的活儿不就行了?非在那里瞎叨叨,真是多管闲事!吃完饭就回你家去!”

然而,尽管母亲毫不客气地把小晴训了一通,但,她弟媳依旧拉着脸、扯着俩孩子就走了。

至于小晴,虽说弟媳走之后,母亲没有再指责她,但母亲还是反复地强调,她没必要在家多住了,还是走吧!而父亲,虽然不说话、只叹气,但也一个劲儿地点头赞同。

见父母这个态度,小晴饭也没吃,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就走了。

返程的途中,丈夫一直安慰她、劝她,让她别想太多,也别生气,称她母亲也是为她好,是不想让她和她弟媳闹什么矛盾;就算她对弟媳看不惯,以后也要尽量把话憋在心里,因为不管她说什么,她当时是痛快了,但她离开后,弟媳该把对她的气撒到她父母身上了,到时,难做的还是她父母和她弟弟;再者,她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回去的次数少,以后家里的父母遇到什么事,还是要靠她弟弟和弟媳多一点,为了这,她也得尽量别让父母夹在中间为难。

虽然小晴反驳了丈夫几句,称就她弟媳这个样子,父母肯定指望不上,但她心里也明白丈夫说得其他情况是对的,她既生气又无语:生气的是,怎么找了这么一个不懂事的弟媳,无语的是,眼睁睁看着父母受弟媳的气,却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能说,真是憋屈!

“我回到自己家以后,给我弟打了个电话,骂了他几句!弟媳我说不得,我自己的弟弟总能吵几句吧?

我自己也是别人家的儿媳,我婆婆帮忙带孩子,我都没让我老公开口,自己都知道有点眼力见!帮着婆婆分担、干家务、做饭!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有的女孩子就可劲儿使唤公婆,只把公婆当成佣人对待,一点也不知道心疼公婆呢?人家要对你不好就算了,对你好、你还不知道感恩,这不是摆明了欺负人吗?真不知道她们看到自己父母受气时会是什么态度?即便不是自己亲生父母,也不能那么的不当回事儿吧?这是花大钱娶回了一个祖宗吗?”

02

说实在的,我能理解小晴的心情,换成是谁,看着自己父母累死累活、掏心掏肺地付出,结果还被无视、忽视、不被善待,都会生气,但是,不管小晴心里多难受、憋屈,她都不该去当面指责她弟媳。

谁的父母谁心疼,别人怎么对你父母,你还真不能勉强,只能说人家做得不地道、对你父母不尊重,你在心里谴责一下就行了,不能强硬地去采取任何行动,即便你采取了行动,但有什么用呢?能强迫得来吗?再者,你自己的亲弟弟都不知道心疼你父母,你的弟媳又怎么可能去体谅你父母呢?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弟弟容忍不了你弟媳,不用你说,那你弟弟自然会开口“教训”;可若是你的弟弟和你弟媳是“一路人”,或者你弟弟根本就是没心没肺,那么,你说得再多、抱怨得再多,非但改变不了什么,反而只会让你的弟弟和弟媳都厌烦,甚至让你的父母都跟着为难。

我自己既是女儿,也是别人家的儿媳。

我还有一个弟弟,我弟弟和弟媳都是那种大大咧咧、不怎么心细,甚至还有点懒的人。

我父母呢,都比较能干,又都喜欢大包大揽,可以说,从我弟和弟媳结婚,一直到现在,我父母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弟他们。

我以前也曾看不惯我弟和我弟媳,觉得他们真是眼里没一点活,在家时,从不知道帮父母做事就算了,连自己的俩孩子都不愿意管。

但我从没有当面说过我弟、弟媳,即便是私下里抱怨,也只是和我丈夫说这些,从没有给我父母说过。

为什么呢?

一是,我弟既然没说过我弟媳什么,既然没想起来要帮我父母分担、要多和孩子亲近,那我这个当姐的,说了就是多管闲事!人家就是那样的人,你非要让人家改变、非挑人家的错,不就是遭人嫌吗?

二是,我弟、弟媳和我父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虽说我父母也向我表示过对弟弟、弟媳的不满,但话说了之后,他们该怎样还是怎样,该出钱出力地付出还是出钱出力,这就说明,他们默认了这样的生活模式,他们要是哪一天真忍不了了,可以直接训我弟的话,而不是向我诉了几句苦后,又像没事人一样,该做什么做什么。

我难道不心疼父母吗?看到父母做那么多,不想让父母轻松一点吗?

可我只能做我自己该做的,回到家多帮父母做饭,多给父母分担,带着父母多出去旅游、散个心,逢年过节,多给父母转点钱。至于我弟、弟媳,我只能劝自己,他们怎么做,凭他们自己的良心,和我无关。

真的,说句很扎心但又现实的话:嫁出去的女儿,特别是娘家有兄弟的,回娘家后,最好不要“多管闲事”,要时刻记得这六个字:多干活,少说话。

你做好自己身为女儿该做的就行了,至于别的,看得惯、看不惯的,都放在心里,这并不是说“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而是不给你的父母带去麻烦。

如果你真是心疼父母,想给父母尽孝心,那就自己多做一点、多表现一些,别期待别人、甚至是你的兄弟,能像你那样对父母,因为,人只要有对比,就一定会有不公、怨怼。

家不是一个去执意计较和讲理的地方。

若家人之间,遇到事情总想分出个多错,那大家肯定都会觉得自己有理,会找一堆理由替自己开脱,以至于说着说着就会敌视对方,甚至伤害对方。

既然是一家人,那只能说,多讲点情,多换位思考一点,都做好该自己做的事,手别伸那么长、别管那么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自己问心无愧,该帮着分担的都分担了,该心疼父母也心疼了,该给父母尽的孝心也尽力去做了,那么别的,就顺其自然,不强求、不期待、不苛责。

0 阅读:15

一念卿辛

简介: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人生苦短,爱恨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