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
01
因为母亲,李华(化名)和哥、姐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上周二,李华的母亲在小区楼下遛弯儿的途中,一个不小心滑倒在地,虽说不是很严重,但小腿骨折加上手腕扭伤,需要在医院住上一段时间。
哥、姐听说到消息,陆续打来了电话,在问过老母亲的情况后,两个人又轻声抱怨了李华几句,大意是他也太不小心,照顾老母亲一点也不仔细。
“咱妈上了年纪,身体方面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怀,你和弟妹就算工作再忙,也不该忽略了妈啊!说句不好听的,到了妈这个岁数,不是只让她吃穿好就行了,她的身体健康才是最应该操心的问题!这老人哪,一进医院折腾,真的是太伤元气!你们真是得好好留意,不能再马虎大意!”
对于哥、姐的指责,李华心里其实有些憋屈,他和老婆对老母亲已经很尽心尽力了,平时该补的、该注意的,他们基本上每天上班前都会认真叮嘱一下老母亲,做饭和家务,他们也很少让母亲去做(除了中午那顿,需要母亲自己做),两个人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也是尽可能地多陪母亲散步、锻炼身体,难不成非要一个人辞掉工作在家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吗?
碍于母亲躺到了病床上,虽然被哥、姐“误会”,但李华并没把他们的话放到心里去,他想得很简单:当务之急,就是先照顾好老母亲,兄弟姐妹之间争来争去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以后怎么伺候母亲,待母亲身体好转、出了院,再细细商量也不是不可以。
想了想,李华便问了哥、姐,他们什么时候会回来看望母亲,三个人也能安排好轮流照看母亲的时间。
大哥停顿了一下,称离得太远(他在新疆)、来回不方便,而且孩子今年又要中考,他和大嫂还要多盯着一些,说到最后,他表示钱方面,李华不必发愁,他会多转一点;至于姐姐,支支吾吾了半天,没说具体时间,只表明了等她和姐夫忙过了这一段时间,就会立即赶回去。
看到哥、姐的态度,李华这下是真生了气,母亲住他家这五年,哥、姐都只会在过年时回来看一看,他理解哥、姐的不易,毕竟人到中年,顾虑的东西太多、压力太大,可如今老母亲住了院,即便哥姐不愿意在床前陪护,回来看一眼总是可以的吧?哥、姐刚才指责起他来,倒是一点也不客气,怎么到了他们自己身上,就如此“宽容”了呢?
“妈在医院差不多要住二十来天,你们能抽出时间还是回来一趟吧!至于妈住院期间的陪护,不能全指望着我和红梅,我们会请一个好的护工,到时我俩有时间了也会来医院看一看。”
一听李华这样说,哥、姐当下就着了急,他们的意思是,老母亲住院本来就需要家人的关心,怎么能交给一个外人照顾?再说了,骨折也不是小事,若是找来的护工不尽心,伺候的过程中一个不小心再加重了母亲的病情怎么办?
对于哥、姐的说法,李华是又气又无语:不交给护工怎么办?难道让他和老婆请假照看?他们也有自己的压力,也要靠工资度日的!哥、姐不愿回来看望母亲就算了,还动不动干涉他的决定,哪有这样的?
越想,李华就越是生气,他看了看一旁在病床上还在嘟囔着“他们忙,回不来就算了”的老母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下在群聊里吼了哥、姐一句:
“这五年,你们给妈尽过孝没?除了偶尔打个电话说几句好听的话,钱都没怎么拿过!姐就不说了,你总说自己是嫁出去的人,但大哥,咱们作为儿子,平时就不提了,妈身体不好时是不是要表示一下?每次妈有个小问题,你们没露过面不说,还动不动就指责我,说得总像我虐待妈一样,我再怎么不周到,这五年我们两口子也是用心伺候了妈的!你们呢?你们都做了啥?”
02
对于李华的不满,哥、姐也是毫不犹豫地怼了回去。
大哥的说法是,当初,结婚买房父母给李华出的钱就多一些,带孩子吧,母亲帮李华带了两年孩子,帮他就带了一年,如今给母亲出力,自然需要李华多负责一些;
姐姐呢,也是翻不完的旧账,又是从小到大,父母就对两个儿子好一些,对她这个女儿没有那么重视;又是她结了婚后,娘家有啥“好处”基本上都给了哥、弟,没她这个嫁出去的女儿什么事,既然如此,老母亲身体不适,就该两个儿子出钱出力。
哥、姐的“唠叨”让李华觉得忍无可忍,每一次,只要遇到有关母亲的事,哥、姐就反反复复说这些,他不否认父母对他的偏爱,他也不是不想给老母亲尽孝,毕竟,父亲去世后,担心母亲一个人在老家太孤单,他就把母亲接到了身边照顾,这五年来,他不敢说自己对母亲有多大的功劳、母亲在他家有多享福,至少他认为自己对得起良心、做到了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事。
可哥、姐呢?不理解他就算了,认为他被偏爱、就该多做也算了,不愿意搭把手、五年加在一起看望老母亲的次数屈指可数,他也可以不计较,但每一次母亲身体但凡有一点不适,哥、姐都轮番指责他,语气里皆是他这个被宠的儿子对老母亲不尽心、不操心、不细心的嘲讽,挑三拣四、动不动就头头是道儿地安排他,让他按照他们的要求去伺候老母亲,他真的是疲惫不堪,甚至就是因为哥、姐的“干涉”,老婆和他都吵过几次。
提起老婆,李华想起了当初提议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时,她曾建议:在老家给母亲找一个保姆,请保姆的费用他们和大哥商量着来,每月母亲的吃穿用他们可以全部包完,至于姐姐,什么时候有空想回老家了就回去看看。真是母亲遇到难处了,他们离老家近,可以多回老家帮着点,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尽到该尽的责任,遇到事谁也怨不上谁,对谁都好。
李华那时不肯,他觉得“养儿防老”,老母亲没社保没医保更没退休金,一个人在老家孤苦无依,这个时候正是指望儿子的时候,怎么能把她交给外人?说出去净是让人嚼舌根儿。哥、姐离老家远,那他就多出点力,到时候,真有什么事儿了,看在他照顾母亲的份上,哥、姐肯定都能理解他。
可这五年过去了,哥、姐理解他了吗?
想起这些,李华心中五味杂陈,他不想再和哥、姐做无谓的解释,扔下一句“行!爸妈只辛苦把我拉扯大,没有为你们付出过,以后我怎么伺候妈你们就不要管那么多了”,之后,他退出了家族群,拉黑了哥、姐所有的联系方式。
就这样,因为照顾老母亲,李华和哥、姐算是决裂了。
03
提起这件事,李华是一脸无奈和疲惫,他说,真不知自己错在哪了,爹娘疼他、他知道,他觉得自己也不是白眼狼!好心好意地照顾老母亲,照顾好了就是他该做的,老母亲一有点事儿,那就是他们两口子没尽到责任、没好好伺候!
“能想象吗?以前老娘感个冒、咳嗽两声,哥、姐在电话里就能把我训得一文不值!毫不夸张地说,这五年,因为老娘,我们几个的感情真是越来越疏远!
哥、姐总觉得,老娘住在我家,肯定把攒的钱都给我们两口子了,我们俩就该尽心尽力,不能有一点差错,可事实是,这几年,我们没要过母亲一分钱,还负责了她所有的花费,毕竟这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老娘总得留点钱傍身,可哥、姐就是不信啊。唉,我真是悔不当初,早知道就听老婆的了,当时给老娘请个保姆也没那么多事了!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真是最错误的决定!”
其实,生活中,像李华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子女多的家庭,在照顾父母一事上,真的很容易发生争执、矛盾,主要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不是被父母偏爱的那一个,就该少尽、或不尽孝。
不可否认,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如果父母力所能及地顾及到每一个子女,也为每一个子女尽力付出过,那么,当父母有难处时,做子女的,能出一份力还是要尽量出点力。
如果某一个子女由于一些原因无法尽孝,那么你就不要去干涉、指点那些努力尽孝的兄弟姐妹,或者说怀疑兄弟姐妹尽孝的目的。
就像李华,说实在的,能像他这样的儿子不多见,能认识到被父母偏爱、毅然在母亲晚年时把她接到身边照顾,这比那些被父母宠爱却不自知、不懂感恩的儿子们强太多了。
他可能做得不够好,可能也有忽视老母亲的时候,甚至可能也有“私心”,但能无怨言地照顾老母亲五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至少比没有照顾过母亲一年半载的哥、姐强点吧?
兄弟姐妹之间,如果不能互相理解,那就少一点猜测,少一点计较,给对方多一点尊重,不然,只会让亲人之间离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