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悦史君解水浒”的第六期,欢迎大家阅读、交流。
上一期悦史君说到,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在众道士、从人陪同下游览龙虎山上清宫,不顾真人劝阻强入“伏魔之殿”,还把石碣放倒,石龟掘起,大青石板扛起,结果下面深不见底的洞穴里冒出一道黑气,直冲上天散作百十道金光扩散。
众人四散逃走,洪太尉也跑到廊下,只见真人迎上前叫苦不迭。
洪太尉缓了一会儿,问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
真人回道:“太尉不知:此殿中,当初老祖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付道:‘此殿内镇锁著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一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碣,凿著龙章凤篆姓名,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
洪太尉听完浑身冷汗,止不住地颤抖,回过神来急忙收拾行李,带着从人下山回京。
真人和众道士将洪太尉一行人送走后,回到宫内修理殿宇,重新把石碣竖立起来。
路上,洪太尉吩咐从人,之前龙虎山上清宫里走脱妖魔的情况,不能对外吐露半个字,让外人知道;洪太尉更担心的是,如果被宋仁宗知道了,自己难逃罪责。
洪太尉心事重重,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星夜回到京师。
进了汴梁城后,洪太尉打听道:“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瘟疫尽消,军民安泰,天师辞朝,乘鹤驾云,自回龙虎山去了。”
第二天,洪太尉早朝时见了宋仁宗,上奏说:“天师乘鹤驾云,先到京师;臣等驿站而来,才得到此。”
蒙在鼓里的宋仁宗准奏,赏赐了洪信,还让他担任旧职,就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后来,宋仁宗在位共四十二年就驾崩了,没有留下子嗣,传位给了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宋太宗赵光义的重孙赵曙,史称宋英宗。
宋英宗在位四年,传位给了皇太子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在位十八年,传位给皇太子宋哲宗赵煦。
这时,《水浒传》里来了一句:“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但宋哲宗一朝存在着激烈的新旧之争,内外多事,何来太平无事之说。
当然,作者马上也来了转折:“且住!若真个太平无事,今日开书演义又说著些甚么?看官不要心慌,下文便有一部七十回正书,一百四十句题目”,这也就开始引入了真正的故事环节。
具体是个什么场景呢?一句小诗起势:“宛子城中藏猛虎,蓼儿洼内聚蛟龙”。
王望如对这段故事有一个评价,还是很有道理:“宋仁宗去太祖、太宗政教不远,天灾流行,下罪已之诏以回天变.宰相赵哲、参知政事文彦博、大学士包拯、大元帅狄青皆正人君子,辅佐太平,况范仲淹尤所称引君当道者,岂以祈镶瘟疫,引重天师?金圣叹所云‘楔子’,以物出物谓之‘楔’,皆无中生有,凭空结构之词。此稗官野史,所以不可尽信。”
确实,以宋仁宗、赵哲、文彦博、包拯、狄青、范仲淹等君臣的才智,遇到瘟疫不至于把希望寄托到虚靖天师身上,下罪己诏、采取有力防疫赈灾措施,才是正常做法。
王望如还说:“天罡地煞,何代蔑有,非若虎兜之可藏押,龟玉之可韫椟者。但遇着圣明君相.降龙伏虎,辟日之中天,小星不得逞其焰也.张真人以石碣镇妖魔,上写‘遇洪而开’,气运至此,虽造化亦无如之何.人莫逃天,洪信何罪之有!”意在为太尉洪信开脱,但洪太尉之责,其实是无处可逃的,我们会再单说。
好了,“悦史君解水浒”第六期到此结束,感兴趣的悦友,期待下一期我们再会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