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小米SU7被曝出在安徽高速发生碰撞后爆燃,导致3人死亡的新闻冲上热搜。

作为刚上市就订单爆棚的顶流电动车,这场事故直接把小米汽车推到了舆论风暴中心。
有不少网友称,刚火起来的小米汽车,会不会被这次事故“浇灭”销量?
一、事故的“硬伤”到底有多严重?这次事故的杀伤力确实不小。根据通报,车辆以97km/h时速撞上隔离带水泥桩后爆燃,3条生命的代价足够让任何车企头皮发麻。
更扎心的是,事发时车辆处于智能驾驶(NOA)状态,虽然驾驶员最后接管了方向盘,但公众难免会质疑:“说好的智能辅助驾驶,关键时刻到底靠不靠谱?”
再加上网友爆料“车门打不开”的细节(后来小米澄清有机械应急拉手),直接把电动车最敏感的电池安全和紧急逃生问题摆上了台面。

我觉得从短期来看,影响肯定跑不掉。
现在随便打开社交媒体,随便一刷都能看到类似于“还敢买小米汽车吗”“电动车果然容易烧”的讨论。
我觉得这件事对于正在观望中的消费者来说像往热油锅里倒凉水——炸锅是必然的。
就好像之前特斯拉“刹车门”事件后门店冷清的情况。所以小编猜测,小米接下来半个月的到店量和锁单量大概率会下滑。

网友发布的事故现场图片
不过,小米这次危机公关堪称教科书级别:事故第二天专项组就赶到现场,三天内提交完整行车数据,每天通过官方渠道通报进展,还特别解释了应急开门装置——这套“快准稳”的操作至少没让舆论彻底失控。
反观某些车企出事后的“已关注”“在核查”,小米的响应速度确实能扳回些好感分。
三、电动车市场的“安全信任战”我认为,这次事件本质上暴露了电动车行业的集体焦虑——消费者可以接受手机死机,但绝不容忍汽车“死火”。
就像网友说的:“买电车像开盲盒,不知道买到的是代步工具还是移动炸药包。”特别是小米这种跨界玩家,哪怕有99个优点,1个安全问题就能把所有好评清零。
但换个角度看,这次事故也可能成为行业转折点。
如果小米能像当年处理手机爆炸事件那样,用透明数据和诚恳态度重建信任,甚至推动行业制定更高安全标准,反而可能巩固“汽车圈小米”的地位。
毕竟特斯拉经历过更惨烈的自燃事故,现在照样稳坐销冠。
结语:卖车不是卖手机,安全才是硬道理说到底,汽车不是快消品,消费者对安全的敏感度远超参数配置。
小米SU7前三个月靠性价比和生态联动赢得开门红,但想要真正在汽车圈扎根,还得跨过“安全”这道生死线。
这次事故既是当头棒喝,也是难得的压力测试——处理好了能展现大厂担当,处理不好可能成为永远的“黑历史”。
至于销量?等调查报告出炉的那一刻,市场自会用真金白银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