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有多聪明?玄武门之变后说了10字,既保住性命又保全皇家脸面

白云史话有记录 2024-01-05 04:50:07
前言

李渊作为唐朝的奠基人,不仅在战争与政治上表现出色,更在关键时刻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说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10字——既保住性命,又保全皇家脸面。

这短短的十个字,背后蕴含着李渊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处事妙策。在这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中,我们将深入剖析李渊在玄武门之变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决策,解读他是如何在生死存亡之际,巧妙平衡个人与皇室利益的。

山西留守李渊举棋不定 眼见良机不敢起兵

613年,隋朝已经是强弩之末,农民起义燎原火海,战乱不断在各地蔓延开来。山西太原留守李渊,身在乱世风口浪尖,却迟迟不敢轻举妄动。

他清楚看到,这是一个继业有成的大好时机。北方军阀李密已经称帝十余年,其势力范围正不断南进。而李渊辖地所处中原腹地,倘若起兵响应,必将声势浩大,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趁机吞并李密,一统北方。

然而性格谨慎的李渊,难以在短时间内抛弃多年来对隋朝的忠心耿耿。他担心自己起事后,隋朝内廷调兵镇压,反被声名狼藉。于是寝食难安,心中犹豫不决起来。

李世民敏锐看清大势 尽力游说父亲起事

而李渊十九岁的幼子李世民,看问题的角度与父亲天壤之别。他性格直爽果决,从小便在军营中历练出犀利的政治嗅觉。李世民敏锐意识到,这是上天赐予的千载难逢良机,必须抓紧时间伺机而动,在乱世中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李世民与父亲的这种根本分歧,让他一直没有直接说服父亲举事的把握。生怕这位谨慎的老将因为担忧失去现有地位,而对冒险叛变的建议一概否决。无奈之下,李世民决定从偏门下手——先说通父亲身边的心腹重臣。

裴寂左右李渊多年 游说父亲起兵

李世民看中了父亲宠信的心腹裴寂,这位官员资历深厚,与李渊不仅是同僚,也是知己。二人经常饮酒论道,气氛融洽。李世民判断,裴寂一定可以说通父亲。

于是他安排自己的心腹多次带着礼品拜访裴寂府上。甚至故意让人在赌博时输给裴寂。渐渐地两人熟稔起来,裴寂也顺理成章地被李世民的谋划所吸引。

终于,在一次宴请宾客的饮宴上,李世民历数天下动荡,隋室已成强弩之末的种种迹象,语重心长地说服裴寂支持自己起兵。裴寂也郑重允诺,一定设法游说李渊,让他重拾雄心壮志。

次日,裴寂便约李渊在花园喝酒下棋。两人关起门来,举杯畅饮,裴寂连番极力渲染如今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李渊必须抓住。李渊起初还显谨慎,然而酒过三巡,在裴寂的软硬兼施下,李渊终于心动。

裴寂见李渊态度松动,立刻补充道,只要起兵,以李公的威望地位,日后必将一统九原,称王称帝。李渊闻言大喜,豁然振奋,当即拍板应诺支持李世民起事。自此父子二人的疏远隔阂化解,合力谋划大事。

三万云集兵马 出征长安建大唐

613年冬,在李世民和裴寂的鼓动下,李渊终于举起反旗,发布起兵诏书。他随即派心腹将领带领先锋部队,占领太原附近数县。紧接着又开仓廪赈济百姓,安抚难民,继而发布招兵启事。

李渊在山西多年,威望深远。很快便有三万余人响应,纷纷前来投奔。此时李世民也从各地招募到一万精锐,父子二人合力完备军需,统率大军渡过黄河,长驱直入关中腹地。

起初,李渊仅是想在山西站稳阵脚,逐步积蓄实力。然而李世民的雄心远不止于此。他在马背上向父亲分析局势,称这是取长安、称帝的千载良机。李渊也被他的热情所感染,最终下定决心直指长安城下。

618年夏,李渊大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隋恭帝在朝野离心离德的大环境下,已无力抵御外敌入侵。最终在群臣劝进下,将国玺交予李渊,宣布禅让。年仅四十八岁的李渊,就此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开创李氏王朝的盛世。

长子不堪大任 李世民屈居秦王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自立为帝。紧接着在百官朝贺中,他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按照当时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本是顺理成章、情理之中。

然而此举却埋下了日后祸根。因为李建成性格懦弱,长于玩乐,毫无经略天下、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朝中官员和军心骨干都认为,以次子李世民的人品才干,才真正配得上太子之位。

相比之下,新封的秦王李世民则英明神武、才华横溢。他为父亲开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几场战役中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身经百战的老兵都知道,李世民的军事和政治头脑,绝对堪当重任。

父亲的这一决定让李世民大为失望。他感到自己才华被埋没,前途黯淡。然而为了家族团结,李世民只得隐忍屈居一方,暂时按兵不动,等待机会。

太子妒忌设计陷害 引爆兄弟矛盾

太子李建成本就是纨绔子弟,何曾思考过治国平天下。相反,他只顾纵情声色,整日与文人墨客谈笑风生。后宫佳丽三千,侍妾无数。然而这些都无法填补李建成内心的空虚与彷徨。

渐渐地,李建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浮华生活背后是因为有一个英明神武、深得民心的弟弟在撑腰。一旦李世民有了夺权的野心,自己的太子之位难保。这种忧虑和恐惧越来越占据李建成的心神,让他极度痛苦和心烦意乱。

于是,李建成决定主动出击,设法除掉这个心腹大患。他联合几个宠臣,先后数次试图暗害李世民。然而李世民身经百战,警惕性极高,加之天生神力,都轻松化解了这些暗算。

这让李建成十分焦虑不已。他意识到,要除掉李世民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苦思冥想后,李建成决定拉拢二弟李元吉一同对付大哥,以绝后患。二人遂密谋设宴,趁机在宴席上毒杀李世民。

忍无可忍发动政变 弑兄登基为帝

623年冬,李建成与李元吉再次联手设宴,准备在席间毒杀李世民。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对长兄绝望透顶。他意识到,李建成已经泯灭人性,自己只有先下手为强。于是决心在宴会上先发制人,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7月2日清晨,李世民假传皇命,引诱二人前来谒见父皇。二人起初并未感知异样,中了埋伏。李建成刚刚进入宫门,便遭遇李世民手下预埋的伏兵。李世民一箭射穿李建成咽喉,李元吉也很快毙命。

政变发生后,李世民带领心腹武将控制皇宫,稳住军心。与此同时,他派心腹去劝李渊主动让国。起初李渊十分犹豫,还想立李建成之子为嗣。然而在百官奏请下终于同意,自我解除帝位,李世民遂即皇帝位。

结语

当年弑君篡位的李世民,能够背负骂名治理国家数十年。这其中,少不了李渊那句充满慈爱宽恕的箴言,化解了尴尬局面,保全了太子的性命。

作为开国之主,李渊本可严惩不轨的养子。然而一句柔情脉脉的劝诫,却让他在晚年苍老还能享有荣华富贵。可见他对李世民那份深沉的父子之情,远远超越了权力斗争。

而李世民则埋下了永远无法释怀的罪疚,这驱使他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极力振兴国家。可见那滔天的悔恨之情,源自骨血之亲难以割舍。

父慈子孝,愧疚悔恨,这就是这个家族最后还能聚首一堂的根本原因。正因二人那份深刻的情谊,唐朝这艘巨轮才能在血与火之中破波前行,直至达到鼎盛巅峰的辉煌

0 阅读:686
评论列表
  • 2024-01-05 08:33

    谋权篡位居然被说的如此清新脱俗!大隋在汉人被胡人快杀光了时站出来赶走暴徒,统一中原,兴修运河,驱逐鞑奴,有秦始皇之功。可惜这种伟业太难,搞成了得罪的权贵太多,自然会被他们联合推倒,然后再给你抹黑!

白云史话有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