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一架承载着沉痛与缅怀之情的飞机缓缓从北京起飞。
飞机穿过层层云海,向着中国西南方位飞去,依次飞越了巍峨壮丽的祁连山脉、连绵起伏的大巴山区,以及雄浑苍茫的大别山地。
值得注意的是,飞机在掠过以上地区上空时,特意进行了短暂的停留。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空气中弥漫着庄重与哀思。
就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天际之下,曾担任我国重要职位的李先念同志的骨灰,与伴随的一朵朵粉嫩的鲜花,一起被撒向蓝天。
多年后,当李先念同志的二女儿李紫阳在接受采访时,她曾向外界透露道:
父亲李先念晚年心中一直挂念着两件事,其中一件就是死后将其骨灰撒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说他忘记不了曾经一起战斗而半途不幸牺牲的战友们。
“伟人”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正值农历的端午节,这一天李先念出生于湖北省大别山区黄安县(现今的红安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中。
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由于母亲没有奶水,李先念是和自己的外甥一起吃大姐的奶水长大的。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李家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李紫阳在后来的回忆中提及:
“由于家境贫寒,当时他们家一年之中仅有大约三个月的时间能够勉强维持温饱,其余的时间则不得不依靠挖野菜来勉强填饱肚子。”
然而,即便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李先念的父亲依然要求家里人要勒紧裤腰带,省下的钱让李先念进私塾学习。
在私塾里,李先念不仅学业上刻苦钻研,成绩优异,而且在算盘技艺上更是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打得又快又准。
2年私塾学习后,1921年,年仅12岁的李先念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而不得不辍学。
随后他拜入一位木匠师傅门下,开始了学徒生涯。
3年后,他又独自一人来到汉口当学徒,在当学徒期间,他接触到了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也为以后的革命事业萌生出了革新与改变。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入武昌城。
当时17岁的李先念再也呆不住了,决定返回老家闹革命,改变旧中国,拯救贫困大众。
在家乡,李先念读到了《湘江评论》、《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开始明白了更多的革命道理。
1927年秋,李先念领导贫苦农民举行黄麻起义,一举夺下了黄安、麻城两座县城,成立了鄂东农民军。
同年,李先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他在新四军任职期间,率部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成功开辟了多个抗日根据地。
尤其是在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抗战时期,为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不朽的丰功伟绩。
李先念“难忘的往事”在祁连山,他曾经指挥着红四方面军与敌人浴血奋战,在与敌军战斗的四十天内,不少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
祁连山的冬天异常寒冷,气温时常降至零下三十多度。
在那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战士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还要与严寒进行抗争。
当时曾有许多战士因扛不住天气的寒冷,在睡梦中悄然离世。有的同志晚上睡觉时还好好的,早上就再也起不来了。
还有一位战友“熊厚发”,非常机智灵活,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师长,可不幸的是,年仅24岁就牺牲了。
当时物资紧缺,尤其是药物更是短缺,加之条件恶劣,熊厚发的伤势一直得不到处理,最后不能跟着大部队行进,在养伤地参加战斗不幸牺牲了。
要知道,战争期间像熊厚发一样的英雄还有很多,对李先念来说,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就是与其一起并肩的英雄们。
也正因如此,1992年6月,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李先念在病床上向自己的夫人林佳楣留下了遗嘱。
他嘱咐妻子自己的后事一定要节俭,这也是他一贯的生活作风,女儿李紫阳感受颇深。
另外他还提出了一个心愿,提了一个请求:
“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那里是我成千上万的战友流血牺牲的地方,我舍不得牺牲了的战友,我想和他们在一起。”
后来,国家按照他的遗嘱,将其骨灰撒向了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以告慰在天之灵。
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也令李先念难以忘怀。
1932年6月,蒋介石集中30万大军进攻鄂豫皖苏区。由于张国焘的路线错误,红四方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一天,时任红四方面军师政委的李先念,正身处河口前线,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然而,就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现在了战场上——李先念的母亲。
李先念的母亲,是一位年迈的小脚老妇人。
当她听说自己的小儿子要战略转移时,她为了能后再看一眼儿子,竟然不顾一切穿越了重重封锁,跑了几十里崎岖的山路。
当李先念得知母亲到来的消息时,他既惊讶又担忧。
李先念看着被通讯员来带的母亲,他忍不住责怪母亲,“怎么在这么危险的时候你来了,打着你怎么办?”
李先念与母亲匆匆见了一面,便又投入到了战斗。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与母亲的这一面,竟然是最后一面。
由此每当回忆起这件往事,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那场战斗结束后,李先念发现自己的大衣口袋里有两块银元,是母亲偷偷留下的。
在当年,一块银元便可以买一担米,约一百六十斤。这两块银元,可能是母亲的全部积蓄,她跑了几十里山路,就是为了送给即将远征的儿子。
后来,李先念一直将两块银元带在身边。
女儿李紫阳回忆说:“整整60年后,父亲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最想念的还是祖母。他经常会念叨,‘我晚上做梦,又梦见妈妈了......’”。
听到这一些话,无不令人泪目。任再伟大、坚强的伟人,面对至亲的回忆,内心也是脆弱的,柔软的。
就这样李先念带着这两件令他感到万分遗憾的事情,离开了人世间。
在他去世后,林佳楣写了这样一首诗:“油松树下埋忠骨,祁连山上飘英魂。巴山蜀水颂先烈,大别低首归故人。”
读者们,关于“李先念难忘的故事”,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