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游本昌拍《济公》时的“神迹”背后

有鱼的综合 2025-02-15 01:54:40
结缘济公: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游本昌的演艺之路,开端并非一帆风顺。1933 年,他出生在江苏泰州,自幼便对表演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他加入南京文工团,1952 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1956 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工作。在之后近 30 年的漫长时光里,他在舞台上默默耕耘,出演过七十多个角色,可绝大多数都是小角色,甚至很多时候只是走过场。

然而,游本昌没有丝毫懈怠,他认真揣摩每一个角色,即便戏份极少,也全力以赴。在话剧《大雷雨》里,他饰演的 “仆人” 戏份不过十几秒,却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看了 19 本不同的中译本原著和文学评论。他常说:“把小角色当大角色来演,当大角色突然来到面前时,我就有信心把它挑起来。”

1984 年,游本昌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他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表演哑剧《淋浴》,4 分钟的无实物表演,凭借着精湛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将生活中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活灵活现,大受好评。这次表演让他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也为他后续的演艺事业带来了转机。

当时,上海电视台正在筹拍电视剧《济公》,导演张戈在看到游本昌的哑剧表演后,觉得他的形象、气质与自己心目中的济公十分契合。于是,张戈导演和化妆师直接来到剧院观察游本昌,看到他与别人聊天时的神态、动作,更加认定他就是济公的不二人选。而游本昌呢,从小就跟着父亲出入圆瑛讲堂,对济公的轶事早已烂熟于心,苏州评话艺人沈笑梅说的《济公传》更是让他痴迷,他还常常回家模仿。从事表演艺术后,塑造济公的艺术形象就一直是他的愿望。如今机会降临,双方一拍即合,游本昌没有过多考虑,第二天就前往上海签订了出演合约。

那时的游本昌已经 52 岁,济公是他演艺生涯中的第 80 个角色,也是第一个主角。接到这个角色,游本昌既兴奋又倍感压力。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担任主角,能够尽情展现自己的表演才华;压力则来自于对这个角色的重视,他深知济公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担心自己无法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辜负观众的期待。但他骨子里的那股执着和对表演的热爱,让他迅速调整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济公这个角色的研究和塑造中。

拍摄轶事:荧幕背后的酸甜苦辣

接下济公这个角色后,游本昌开启了一场与角色深度交融的旅程。为了塑造出最贴合观众心中形象的济公,他每天只睡 5 个小时,把其余时间都用来研究剧本和角色。他深入挖掘济公的内心世界,试图理解他的行为和思想。除了研究剧本,游本昌还亲自收集济公的故事来完善剧本,力求将济公这个角色塑造得更加丰满和立体。

为了节约拍摄成本,游本昌还亲手缝制济公的鞋帽、袈裟、蒲扇,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他制作的蒲扇,看似破旧,却有着独特的韵味,成为了济公形象的标志性道具。就连济公那标志性的 “疯癫” 走路姿态,也是游本昌偶然间发现的。有一次,导演着急找他,他鞋子都没穿好就匆匆跑过去,那摇摇晃晃、拖拉着小碎步的样子,让他瞬间找到了济公的感觉,“济公步” 就此诞生。

拍摄过程中,剧组的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天,游本昌却要穿着厚重的戏服,在高温下进行拍摄。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毫无怨言,全情投入到表演中。有一场戏是济公在寺庙里大口吃肘子,为了呈现出真实的效果,游本昌不顾肘子已经变质,大口吃了起来。这场戏拍完后,他难受了很久,但他的敬业精神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后来这段戏还被纳入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材当中,以供学生参考学习。

还有一场吃鸡腿的戏,同样状况百出。拍摄当天,剧组准备好鸡腿后,突然下起了雨,拍摄计划不得不推迟一天。第二天再次开机时,附近已经没有鸡腿卖了,重新杀鸡又太过浪费,于是游本昌决定继续用前一天的鸡腿。此时的鸡腿已经发臭,可游本昌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强忍着恶心,在镜头前将发臭的鸡腿吃得津津有味 。

在拍摄济公受刑挨板子的戏时,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游本昌坚持真打。每一板子下去,都是实实在在的疼痛,他一共挨了 12 板子,疼到站都站不起来。当时,年仅 4 岁的女儿跟着妈妈来探班,看到爸爸被打,吓得哇哇大哭。游本昌只能忍着疼痛,哄女儿说这都是假的,一点都不疼 。

神秘事件:是巧合还是天意?

在《济公》的拍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神奇的事情,这些事情充满了巧合,让人不禁怀疑是济公显灵,在冥冥之中护佑着剧组。

(一)蒲扇引蝶,神迹初现

有一场戏需要展现济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导演希望能有一只蝴蝶停留在游本昌手中的蒲扇上,以此来展现济公的神奇和超凡脱俗。然而,在那个没有先进特效技术的年代,让一只蝴蝶乖乖听话谈何容易。剧组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让蝴蝶按照预期的那样落在蒲扇上。

就在大家感到绝望,准备放弃这个想法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只蝴蝶突然飞来,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牵引着,缓缓落在了游本昌的蒲扇上。游本昌灵机一动,即兴发挥,对着蝴蝶轻轻呼唤:“来来来”,那蝴蝶竟像是听懂了他的话,不仅没有飞走,还随着他扇子的摆动翩翩起舞。导演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指挥摄影师拍摄,这一幕被完美地记录了下来。

这个画面成为了剧中的经典镜头,播出后,许多观众都以为是后期特效制作的效果。但游本昌后来在节目中确认,这一幕完全是真实发生的,没有任何人为设计和特效处理。这只蝴蝶的出现,就像是济公显灵,为这场戏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又奇幻的色彩,也让游本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济公这个角色的魅力和力量。

(二)召唤狂风,天助拍摄

在拍摄济公与黑风道人斗法的场景时,为了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需要有狂风大作的效果。剧组为了实现这个场景,可谓是费尽心思。他们找来了当时能够获得的最大马力的吹风机,试图通过人工手段制造出狂风呼啸的效果。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尽管吹风机全力运转,可连一棵树都吹不动,更别说营造出那种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的紧张氛围了。

剧组无奈之下,只得放弃这个计划,准备先拍摄其他内容。然而,就在正式开拍的当天下午,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拍摄场地瞬间刮起了狂风,而且这狂风持续了长达两三个小时之久,期间始终没有下雨,完美地契合了拍摄的需求。剧组人员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狂风惊呆了,他们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顺利拍完了这场斗法的剧情。

这场 “及时风” 的出现,就像是上天特意为剧组安排的一场及时雨,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喜万分。游本昌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也感慨万分,他觉得这真是 “天从人愿”,仿佛是济公显灵,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帮助剧组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拍摄任务。

(三)晴空万里,顺利杀青

在拍摄《济公》的最后一场戏时,剧组邀请了超过两百位群演,准备拍摄一场盛大的群戏。然而,就在拍摄前一天,气象部门的预报却让所有人都陷入了焦虑之中。预报显示,拍摄当天将会有大雨,而且雨量很大。这对于剧组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如果下雨,不仅群演的安排会受到影响,拍摄设备也可能会受损,整个拍摄计划都将被迫推迟。而推迟一天,剧组就要多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这让本就经费紧张的剧组压力倍增。

导演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他只能默默祈祷,希望天气能够出现转机。到了拍摄当天,剧组人员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早早来到片场。然而,奇迹再次发生了。原本预报有雨的天空,竟然格外晴朗,万里无云。周边的地区都在下着小雨,唯独《济公》的拍摄场地阳光明媚。剧组人员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欢呼雀跃,迅速投入到拍摄工作中。

这场意外的晴天,让剧组顺利完成了拍摄任务,也为《济公》的拍摄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游本昌认为,这是老天爷也在帮助他们,希望这部弘扬正义、劝人向善的作品能够顺利诞生。这些神奇的巧合,不仅让《济公》这部剧充满了传奇色彩,也让游本昌对济公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感悟,他越发相信,自己与济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缘分,这种缘分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或许是佛法的指引 。

信仰的力量:从戏里到戏外

这些发生在拍摄过程中的神奇事件,对游本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让游本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济公这个角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也让他对佛教的信仰愈发虔诚。在游本昌看来,这些神奇的巧合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来自冥冥之中的指引,让他更加坚定地相信佛教的力量。

其实,游本昌与佛教的缘分由来已久。他 6 岁时,一位僧人断言他活不过 13 岁,只有皈依佛门才能化解劫难。于是,他被送到法藏寺,拜心慈法师为师,法号乘培。在寺庙里,他度过了一段与青灯古佛相伴的时光,也由此接触到了佛教的教义和文化。13 岁时,他按照约定还俗,但这段经历却在他心中种下了佛法的种子。

在拍摄《济公》之前,游本昌虽然对佛教有着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和信仰。然而,在拍摄过程中发生的这些神奇事件,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佛教的缘分。他开始深入研究佛教经典,与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交流,试图从佛教的智慧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随着对佛教研究的深入,游本昌越发感受到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他认为,佛教所倡导的慈悲、善良、宽容等理念,与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人生价值相契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将佛教的智慧和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2009 年,游本昌做出了一个让众人惊讶的决定,他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大光明寺剃度出家,法名定畅。他的这一决定,并非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他认为,出家是他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一种方式,也是他践行佛教教义的一种途径。

出家后的游本昌,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他继续参与一些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影视作品的拍摄,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文化,感受佛教的智慧和魅力。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游本昌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演员,到成为家喻户晓的 “济公”,再到最终剃度出家,皈依佛门,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执着。他与济公之间的缘分,不仅成就了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信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传奇继续:济公精神的传承

游本昌的演艺生涯,因济公这个角色而熠熠生辉。他对济公精神的理解和演绎,不仅仅停留在影视作品中,更贯穿于他的整个人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济公的善良、慈悲和正义,成为了济公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在拍摄《济公》之后,游本昌并没有被济公这个角色所局限,他继续挑战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展现出了自己作为演员的多面性和深厚的表演功底。无论是《人虫》中奸猾的商人,还是《宝莲灯》中善良的土地公公,他都能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在演艺事业上的不断追求,游本昌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他成立了自己的公益基金,致力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关注弱势群体,关心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多次为贫困地区的学校捐款捐物,帮助孩子们改善学习环境。他还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慈善事业发声,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社会问题,伸出援手,帮助他人。

在生活中,游本昌也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乐观豁达,对待生活充满热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他的这种生活态度,也感染着身边的人,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如今,游本昌已经年逾九旬,但他依然活跃在演艺界和公益事业中。他的精神和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让人们感受到了善良、正义和慈悲的力量。

他与济公之间的缘分,不仅是一段传奇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传承将永远延续下去,影响着更多的人。

0 阅读:2

有鱼的综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