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屺瞻:画笔绘就的世纪风华与向党之志

文化舒云有人写 2024-07-06 15:46:16

朱屺瞻(1892——1996)江苏太仓人,生于浏河镇,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

创作继承传统,融会中西,致力创新,所作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生前历任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西画系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早年生活

祖父名为长熠公,字湘舟,从事商业,具有儒者风范,性格沉静。他设立集善堂,建立七义祠,在乡里有诸多善举。

父亲大坤,能够继承祖业,在上海一带经营多处酱园,一生也乐于行善。母亲施氏,其父亲曾是李鸿章的幕僚。

朱屺瞻与林风眠

八岁时母亲离世,父亲为他聘请秀才童颂禺作为塾师,在新镇老宅的家塾馆修竹吾庐内读书。童塾师多才多艺,常在馆课之余,画兰竹来自我消遣,先生受到熏陶,于是自行学习作画。

他与母亲感情尤为深厚,每当思念母亲时,便啼哭不止。童塾师为此感到黯然,抚摸着他的头顶吟诵《诗经·魏风》道:“涉彼屺兮,瞻望母兮!”于是为先生改名为屺瞻。

艺术起步

14 岁时,朱屺瞻结束私塾学习,舅父觉得朱屺瞻有读书的天赋,让他继续求学,哪怕去国外留学。于是,朱屺瞻进入宝山县学堂继续学业。

宝山县学堂相当于后来的县立中学,秉持开放的态度,以“各有灵苗各自探”的办学理念,允许学生在正常学习之余自由发挥。

这对喜爱美术的朱屺瞻极为有利,他在课余时常绘画,并尝试将画作寄给上海的《时报》。碰巧,《时报》的编辑很欣赏他的作品,没过几天便将其画作刊登出来。

朱屺瞻 1960年作 冬修水利

17 岁时,朱屺瞻考入邮传部上海实业学校,此校即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当时的校监(也就是校长)是著名国学家唐文治,他也是朱屺瞻的表叔。朱屺瞻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外,仍持续自行作画。

唐文治看过他的字画习作后,告诫他:“习字作画,点划都必须用力,切不可浮滑。”这句话成为朱屺瞻一生铭记的教导。

1912 年对于朱屺瞻的艺术生涯来说,是个关键的时间点。当时 21 岁的他考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来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那时的美专学期仅有一年,朱屺瞻结业后决定留校任教,并兼任函授部主任。

在此期间,他开始接触西方绘画并立志从事艺术,想要把爱好转变成安身立命的专业,从而开始系统地研究油画、素描以及中国画的技法与画理。

海外求学

1917 年,朱屺瞻东渡日本留学,抵达东京后便进入川端美术学校,师从日本著名油画家藤岛武二。

在导师的引导下,朱屺瞻喜爱上马蒂斯的鲜明色调。他曾表示:“我爱马蒂斯的鲜明色调,无意中也有借鉴之处。马蒂斯的设色与图案,都受到东方艺术审美的启发。我从马蒂斯那里学会了鲜明的施色以及画面施色的强烈对比。对于西画要多欣赏,领会其神、其意,然后移植过来体现在国画中,只是不应该在技巧和形式上过度钻研。”

朱屺瞻 1983年作 秋岳云海 油画

朱屺瞻原本打算在日本多学习几年,然而一年后,他收到父亲要求其返乡的家书,于是从日本回到了浏河镇。

回国后,朱屺瞻创作了一幅风景油画,并尝试投稿首届苏州美术画赛会展览,没想到竟然名列前茅。

自此,他研习画理不停歇,还参加了由上海美专西画教授江新、丁悚、汪亚尘、张辰伯、杨清磬等为主要成员发起的“天马会”,这是中国大陆早期最具影响力的西洋画学术团体。朱屺瞻也以个性突出的画家身份登上了画坛。

爱国情怀

经历了百余年激荡变化的社会风云,他对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常言:“从前画画是为了糊口,今天画画是为了艺术,为国家创造精神财富。从前的生活从未像今天这般安稳,共产党真好。”

这位德高望重的世纪老人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从自己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作出了与众多共产党人相同的选择。

1985 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写道:“经过长期党的教育和培养,我逐渐认识到共产主义的伟大与正确,只有依靠共产党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我衷心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一生的愿望,恳请组织考虑批准,那将是我的无上荣幸。我要在有生之年创作更多更新的作品,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朱屺瞻 1972年作 革命历程 册页 (八开)

他的愿望最终得以实现,他在党旗下说道:“白头唯有赤心存,坚定不移跟党走。这是我一生最庄严、最重要的选择。”

钟爱梅花

在抗战时期,浏河的老宅被日军烧毁,新宅也是弹洞遍布,于是他拆掉老宅的剩余房屋,修缮新宅,并把日寇留下的弹坑挖成“铁卵池”,在池边的土坡上广泛种植梅花,将居所命名为“梅花草堂”,自称为“梅花草堂主人”。

朱屺瞻 1986年作 白雪怡意梅清洗心

1936 年,朱屺瞻邀请潘天寿、姜丹书、金维坚、吴茀之、张振铎到浏河的梅花草堂聚会,大家吟诗作画,探讨艺事,欢乐相聚数日才散去。

之后征集了海内名家王一亭、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贺天健、丁辅之等创作的梅花草堂图,汇集成一本巨册。

晚年生活

1978年,朱屺瞻87岁时,被抄的齐白石所刻印章发还,他高兴而作《梅花草堂图》纪念。

1979年,朱屺瞻应邀赴北京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红梅图》,又受聘为文化部中国画研究组成员和西泠印社顾问及特约画师;1981年,“朱屺瞻国画展”先后在上海、南京、成都、北京举行,激起巨大反响;同年6月应邀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作巨幅《牡丹图》、《竹石图》;1982年,电影《画家朱屺瞻》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

1991 年朱屺瞻百岁之时,家乡政府在他的故居重新修建“梅花草堂”,共计一院五室,分为展厅、画室、会客厅等。为此,朱屺瞻向梅花草堂赠送了《春风新长紫兰芽》《老干横生色如铁》《雨后溪山》等六幅精品画作。

陆俨少 朱屺瞻 贺天健 来楚生 唐云 潘天寿 等 惠翔女士画册 册页 (二十一开)

他总是谦虚地说:“我画不来,瞎塌塌(意:乱画)。”他不因名高而自封,不因年长而自大,也不为荣誉而陶醉。

朱屺瞻先生的艺术生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为人处世和艺术实践,也把他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风范体现得淋漓尽致,无不信服。

更多精彩书画藏品,尽在舒云轩抖音直播间

0 阅读:0

文化舒云有人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