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愧是大诗人李白求职信马屁竟然拍成了千古绝唱

历史五千年故事汇 2024-11-14 11:57:54

谁都知道求职时应当表现得谦逊恭谨、举止得体,以给手握自己命运的人留下良好印象。即使是李白,也不得不这样做。他给韩荆州写了一封求职信,开篇便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番阿谀之辞竟成了千古名句。这种似有若无的恭维之词,与我们心目中的李白似乎有些出入。

由于李白的父亲经商四处奔波,他的户籍身份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若想做官,只能依赖举荐。然而,李白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张扬,虽然在历史中这被视为个性,但放到现实里却使人避之不及。写信时他一面拍了韩荆州的马屁,一面又按捺不住地流露出本性,说韩荆州若愿见他,必须设宴款待;若想阅览他的诗作,还需提供纸笔并派人抄录。这封求职信的写法,堪称自毁之举。王耀庆将这种狂傲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

毫无悬念,这封信并未打动被世人称赞的贤人韩荆州。可谁又能想到,后世能知晓韩荆州的名字,很大程度上正因为李白这封求职信的存在?命运从不吝于捉弄天才。后来李白遇到了贺知章,凭他的举荐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然而,李白终究是个洒脱不羁之人,最终选择离去,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而不是庸碌的御前之臣。

请您尽管测试我的文才

——李白写给韩荆州,约公元734年

我听说在士林圈子里,有这么一句流传已久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我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竟能引发如此追慕。这是因为您像礼贤下士的周公,不辞辛劳地扶持英才,令四方俊杰都聚集到您的门下。而且一旦有幸得您提携,声望便会倍增。放眼当下,才俊们之所以纷纷奔向您的门下,不就是因为您既不逢迎权贵,也不轻视寒士么?因此,我相信,只要您给我一次机会,我定能脱颖而出,不负您的期待。

我叫李白,陇西一介平民,现居于楚汉一带,曾经在十五岁时沉迷剑术,之后也游历四方,结识了不少地方官员。三十岁后开始醉心于文辞,曾前往京城拜访许多中央要员。身材不满七尺,胸怀却无可比拟。王公贵人们都称赞我胸怀宽广,气度非凡。这一切所思所行,我都坦率地告知于您。

您的作品几乎臻于神妙,您的德行感动天地,真可谓文笔通天,学识渊博。还望您敞开襟怀,不因我的冒昧而拒我于门外。倘若您愿以美酒款待,让我一抒所见所感,您还可当面测试我的文才,万言之辞,信手拈来。如今众人皆以您为文章的权威,人才的衡量标尺,得您青睐便为贤才。那您何不惜让您的台阶前多站一人,使我也能得以展眉吐气、心怀青云之志呢?

当年,王子师出任豫州时,尚未上任便延揽了荀慈明,刚到任又引荐了孔文举;山涛任冀州刺史时,举荐了三十多位人才,其中有侍中、尚书,这些佳话留传至今。而您也曾推举严协律入任秘书郎,之后又引荐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有的因才名得知,有的因品行受赏。我时常看着他们不负师恩、忠义奔涌,备受鼓舞。您真心对待这些才俊,才令他们义无反顾追随于您。因此,我也不愿归附他人,只盼能投身于您的麾下。若您遇上急难之事,若需我出力,我这条性命便是您的。

说到底,人非圣贤,谁能尽善尽美?我的智谋算不上卓越,作品倒是积攒了不少,确实想请您斧正,但又恐怕这些雕虫小技难以入您法眼。若您真想赏阅拙作,烦请赐予纸墨,再派人抄录,我便收拾静室,誊写后再献上。

任何宝剑、宝玉,都是在识货之人手中才得其价值。像我这样的草根,唯有在您的栽培下,才可能闪耀光芒。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