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三点,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沉寂。我抓起电话,那头传来战友常建军沙哑的声音:“老刘,我跟小林完了。” 他语气中的绝望让我瞬间清醒。他此刻正独自一人坐在靶场观察塔上,我立刻赶去。夜风裹挟着戈壁滩的热浪,我一路飞奔,汗水浸透了衣衫。
在观察塔顶,常建军双腿悬空,手里握着酒瓶,眼神迷茫地望向远方。他喃喃自语:“十年了,到头来还是输给了现实。” 原来,相恋十年的女友小林提出分手,原因是50万彩礼和市中心一套90平以上的房子。这对月薪七千出头的副营长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我和常建军是2013年一起入伍的。他一直是大家眼中的模范士兵,从列兵到装甲营副营长,他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部队。而他与小林的爱情,也曾是军营里的一段佳话。高中同学,十年相恋,从青涩到成熟,他们的感情经历了时间和距离的考验,却最终败给了现实的残酷。
常建军省吃俭用,把大部分津贴都存了起来,梦想着能早日和小林组建家庭。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房价、装修和家电的预算。他从不买名牌,连队发的福利也总是最后一个去领,说是要攒钱给小林买礼物。这一切努力在女方父母提出的高额彩礼和房款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小林的沉默和父母的逼迫让常建军心灰意冷。他无法理解,十年的感情为何抵不过金钱的诱惑。难道军人的爱情,注定要被现实打败吗?
三月,实兵对抗演习前夕,一辆99式主战坦克突发故障。时间紧迫,常建军不顾一切钻进车底抢修,浑身油污,手指被划出道道伤口。最终,他成功排除故障,确保了演习的顺利进行。他眼中却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深深的疲惫和麻木。
我看到他手机上与小林的微信对话。他还在努力争取,希望用申请军人公寓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但小林的回复冰冷而决绝:“常建军,别再为难自己了,我们都该现实点。”
不久后,常建军申请去西藏边防团交流锻炼。海拔五千多米,条件艰苦,信号也很差。我知道,他是在逃避,也是在寻找救赎。他把对小林的爱和对现实的无奈,都埋藏在了那片高寒的土地上。临行前,他把一枚钻戒托付给我保管,那枚戒指,是他用两年军饷积攒下来的,曾经承载着他对未来所有的美好憧憬。
三个月后,我接到了小林的电话。她语气焦急,询问常建军的情况。原来,她辞去了县医院护士长的工作,去了边远山区的乡村医生岗位。她也坦白,彩礼和房款的要求并非她本意,而是父母的担忧。她一直在努力说服他们,但常建军似乎已经放弃了。我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她常建军已经申请转业的消息。
就在这时,电视新闻插播了川西山区突发泥石流的消息,小林所在的乡村诊所被困。常建军得知后,不顾高原反应,毅然决然地申请加入救援队。他精通山地救援,对地形也比较熟悉。他义无反顾地奔赴灾区,仿佛要把所有的思念和愧疚都倾注到这场救援中。出发前,他郑重地告诉我,如果他回不来,就把他的十八万存款交给父母。
救援过程惊心动魄,常建军驾驶两栖装甲车穿越泥浆区,成功救出了小林和被困的村民。电视画面中,他把自己的防寒服披在虚弱的小林身上,自己却只穿着单薄的作训服,在风雨中巍然屹立。那一刻,所有的误会和隔阂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爱与守护。
小林问他:“这么多年,你为什么一直不放弃?” 常建军笑了笑,疲惫却坚定地回答:“因为我是军人啊,不放弃是我的天职。”
归建后,常建军被授予三等功。小林的父亲也来到军营,向他表达了歉意和敬意。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军人,不仅是保家卫国,更有一颗赤诚之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八一建军节那天,常建军和小林举行了婚礼。没有奢华的排场,只有战友们的祝福和两颗彼此相爱的心。小林的父亲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边防模范战士”奖章别在常建军胸前,这枚奖章,是对军人最高的褒奖,也是对他们爱情最好的见证。
如今,常建军已晋升为营长,小林则在山区建立了流动医疗站,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提供医疗服务。他们各自坚守岗位,用行动诠释着爱情的真谛。
常建军的故事,让我们思考:在现实的压力面前,爱情该如何抉择?军人的价值又该如何衡量?或许,真正的爱情,并非是占有和索取,而是理解、支持和共同成长。真正的军人,不仅是保家卫国,更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守护人民的安危。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