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长寿不长寿,要看六十六”,到了66岁要看哪几个方面

夜莺跳跃 2025-03-17 00:09:00

老一辈人常说:“长寿不长寿,要看六十六。”

别看这话土得掉渣,可细品一下,还真有点道理。

66岁,正好是人生的一道坎儿,过了这个坎,往往能再熬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但要是这一关没过去,后面的路,可能就难了。

说白了,就看三个方面,准得很!

01

66岁,看身体底子,能不能继续“熬”下去。

这年头,人老了,最怕的不是没钱、不是没伴,而是身体不争气。

有些人,年轻的时候,仗着自己身板硬,熬夜、喝酒、暴饮暴食,什么坏习惯都来,

等到了六十多岁,问题全冒出来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一个接一个,药比饭吃得还多。

有个熟人,年轻时是个“酒坛子”,一天三顿小酒,吃得荤油满嘴,谁劝都不听。

结果,刚过66岁,身体就开始出问题,进医院一查,肝硬化、糖尿病、高血脂全都有。

66岁这一道坎,身体底子行不行,基本就看出来了。

该养生的赶紧养生,该忌口的赶紧忌口,别等进了医院才后悔。

02

66岁,看存款够不够,能不能“挺”下去。

66岁,已经是养老的年纪了,这个时候,口袋里有没有钱,差距可就拉开了。

有的人,年轻时存点钱,买点理财,不乱花,等到了66岁,养老金加上点存款,日子稳稳当当,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去哪儿去哪儿。

可有些人,?年轻时不管不顾,挣多少花多少,退休后就指着那点养老金过日子,结果生场病,住几天医院,存款全掏空,晚年日子越过越窘迫。

我认识的一个邻居,退休工资不高,可人家年轻时懂得攒钱,还买了几套房,现在66岁,光靠租金就能活得不错,老伴跟着也过得舒心。

所以说,66岁,存款多的人,日子越过越稳;存款少的,日子就像走钢丝,一场病就能把自己推入深渊。

03

66岁,看子女靠不靠得住,能不能“松”下去。

66岁以后,最大的指望,就是子女能不能靠得住。

有的老人,年轻时把子女培养得好,教育得严,现在孩子个个成才,不仅自己过得好,还能反哺父母,孝顺贴心,让老人晚年过得舒心。

可有的老人,年轻时对子女太过溺爱,结果孩子长大了,啃老、混日子,甚至对父母态度恶劣,自己66岁了,还得操心子女的吃喝拉撒,活得比年轻时还累。

我熟人一个熟人,当年对孩子管得松,结果两个儿子到现在都没正经工作,天天想着从家里拿钱。

66岁的他,还得出去做点零工,供儿子花销,晚年过得比谁都憋屈。

66岁这道坎,能不能过得安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子女争不争气,靠不靠得住。

如果子女孝顺,老人日子自然舒坦;但要是养出个白眼狼,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作者:AGINightingale;

关注我,让文字的音律谱写出生命的乐章;

"夜莺在月光下跳跃,羽毛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它的歌声像一阵美妙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灵魂。"

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90

夜莺跳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