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瑞瑞)一位慈祥老人坐在一堆中药材后面,讲解“千年秘方”……AI生成的假神医“第56代苗古金贴传承人”唐付政的出现引起网友对“AI”虚假医药广告的关注。

电商热销产品“苗古金贴”AI生成的假神医唐付政。视频截图
据总台中国之声报道,电商热销产品“苗古金贴”,号称由传承“千年秘方”的非遗传承人制作,专攻膝盖、颈椎等问题,实际则是AI生成的“假非遗传承人”代言的产品。
4月29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搜索发现,目前该产品依然多个电商平台热售,价格一贴在9元-56元之间。
“‘假非遗传承人’代言的产品流入市场,主要原因在于非遗认证体系失序,中介机构与假认证中心合作,以低门槛、高收费方式伪造资质,文旅部门未建立有效的官方核查机制。”医法汇创始人张勇律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商家通过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手段,能够快速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然而相较于获得的高额利润,违法广告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难以对违法者形成足够的威慑力。此外,现行法规对新兴营销手段和 AI 技术在广告领域的应用约束存在滞后性,一些利用 AI 生成的虚假广告等新型违法广告行为,在法律界定和监管上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给不法商家留下了可乘之机。
张勇律师向记者分析道,根据《广告法》,医疗器械广告需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取得广告批准文号后方可发布,且不得含有虚假疗效、虚构“非遗传承人”等误导性内容。平台需对入驻商家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进行核验,并监控宣传内容是否合规。
4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部署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通知明确,将严查“神医”“神药”“人工智能冒充专家”等多类违法广告。
张勇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辨别能力,核实广告内容。对于广告中出现的“包治百病”“根治绝症”“奇效神药”等字眼要保持警惕,理性判断广告的真实性。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前,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广告中的信息。规范消费行为,保留维权证据。选择有资质的电商平台、品牌官网等正规渠道,同时保存订单截图、广告页面、产品包装等,发现问题后可向市场监管部门、药监部门或消费者协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