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一生潇洒,仗剑天涯,留下无数浪漫诗篇。
他的诗里有大漠孤烟,有蜀道之难,有黄河之水天上来,这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字——钱。
没钱寸步难行,盛唐时期的李白,到底哪来的钱支撑他游遍大江南北呢?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李白是官二代,家里有矿。
这个说法对,也不对。
李白确实出身商贾之家,家境殷实,这给了他早年游历的资本。
他二十五岁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可不是一般家庭能负担得起的。
但是,如果只靠家里的钱,李白是撑不了多久的。
盛唐时期物价也不低,长期在外游历,吃穿住行都是不小的开销。
更别说李白还喜欢结交朋友,动不动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花钱如流水的气势,家底再厚也经不起这么造啊。
所以,李白肯定还有其他经济来源。
其中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朋友赞助。
李白性格豪爽,文采斐然,走到哪都能结交到朋友,其中不乏一些达官贵人。
这些人欣赏李白的才华,也乐意资助他。
比如,李白曾经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在长安供奉翰林。
虽然这段时间不长,但也算是一笔收入。
除了朋友赞助,李白的另一个收入来源就是:自己赚钱。
虽然李白不是职业写手,但他写诗作文的水平一流,偶尔也会接受一些“约稿”,赚取一些稿费。
当然,这部分收入可能不多,毕竟在唐朝,写诗主要还是为了抒发情感和交友,而不是为了赚钱。
此外,李白也并非一直都在游山玩水。
他曾经在唐玄宗手下担任翰林供奉,虽然时间不长,但好歹也是一份正式工作,有俸禄可拿。
这段时间的收入,也为他后来的游历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李白很有投资眼光。
史书记载,李白曾经在经商方面有过一些成功的案例。
虽然具体细节没有详细记载,但可以推测,他应该也从商业活动中获得了一些收益。
当然,李白的经济状况并非一直都一帆风顺。
他也有过囊中羞涩的时候,比如他曾经写诗抱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虽然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但也间接反映了他当时的经济窘迫。
试想一下,如果兜里有钱,谁还会在深夜对着月亮发愁呢?
总的来说,李白一生的经济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的支持、朋友的赞助、自己的劳动所得以及一些商业投资。
他并非一个单纯靠家里养活的“啃老族”,而是一个懂得经营自己生活,并且在经济上有一定独立能力的人。
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除了要有梦想,还要有支撑梦想的物质基础。
诗和远方固然美好,但也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能走得更远。
李白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如何将诗意和现实完美结合。
他既是浪漫的诗人,也是精明的理财家。
我们不必过度神化李白,把他想象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
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也要面对柴米油盐的现实。
正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平衡理想和现实,才能在诗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留下如此辉煌的成就。
李白的一生,就像他的诗一样,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他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你说的跟没说一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谁家里能有白玉盘?还有榜一大哥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