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9 日,百度就近期引发舆论热议的 "高管女儿网暴" 事件发布正式声明。该事件缘起网友举报百度副总裁谢广军之女涉嫌利用隐私数据实施 "开盒" 行为,将普通网民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在社交平台公开。百度在声明中系统回应了数据安全机制、事件调查结果及法律维权进展,试图为这场牵涉公众隐私安全与企业信誉的风波划出清晰边界。

根据百度披露的调查细节,安全团队通过调取近三个月的系统日志发现,涉事网民个人信息与百度用户数据库存在显著差异。经技术比对,被泄露数据中约 78% 的信息片段与海外暗网流通的社工库数据完全吻合,且存在明显的拼接修改痕迹。百度特别强调,其数据管理系统采用 "三权分立" 架构,即便是副总裁级别的高管,其账号权限也仅限于业务管理范畴,无法直接访问原始用户数据。
在数据安全体系方面,百度展示了多层防护机制。所有用户数据入库前均经过去标识化处理,关键字段采用动态假名技术加密存储。数据库访问实行 "最小权限原则",每项操作均需通过三级审批并留存完整审计日志。值得关注的是,声明中首次披露了数据安全沙箱系统的运行数据 —— 该系统 2024 年拦截非常规查询请求逾 1200 万次,触发高危操作警报 327 次,均未发现权限异常情况。

针对网络流传的 "父女共谋论" 截图,百度已委托北京方圆公证处对相关电子证据进行固定保全。技术分析显示,该截图存在 PS 篡改痕迹,原始聊天记录中并无涉及数据获取的内容。公司法律顾问透露,已锁定 23 个散布谣言的社交账号,这些账号发布的诽谤内容相似度达 91%,存在明显协同作案特征。目前百度法务部已向朝阳区公安机关正式报案,并启动侵害商誉权的民事诉讼程序。
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谢广军于 3 月 18 日凌晨在朋友圈发布致歉声明,表示虽未参与女儿网络行为,但作为父亲未能及时管教深感自责。这位主管 AI 技术研发的副总裁同时晒出近三年出入境记录,显示其女儿自 2022 年起即在海外求学,间接佐证了百度声明的部分调查结论。
事件发酵过程中,公众反应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网民对互联网巨头的隐私保护能力提出质疑,要求监管部门介入数据安全审查。也有技术从业者指出,当前网络黑产已形成跨国协作的完整产业链,每年约有 2.6 亿条个人信息通过暗网交易流转,企业防护体系难以完全隔绝外部威胁。百度此次主动披露调查细节的做法,被业内视为企业危机公关的积极尝试。

这场风波暴露出数字经济时代隐私保护的复杂性。当个人行为与企业数据安全产生关联时,既需要企业建立透明的响应机制,也考验着公众对技术防护局限性的理性认知。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细则的逐步落地,如何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或将成为防范类似事件的关键突破口。
还有脸继续做副总裁
道歉就是敷衍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