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娃到鲁奖作家,陈仓的文学逆袭之路

悦读苑文化 2025-02-11 03:22:46
放牛娃的文学梦

在陕西农村的黄土地上,陈仓出生在一个父母皆为文盲的家庭。那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他的童年,放牛的日子里,他与山川为伴,与牛羊为友,文学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梦。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中学毕业的那个暑假,从未接触过文学书籍的陈仓,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他开始一边放牛,一边在作业本上写诗。那时的他,不懂什么是文学,也不认识任何文学爱好者,纯粹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对情感的宣泄。他写下的诗,大多关于他早逝的母亲,那些质朴的文字,饱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妈呀,你这么漂亮,你人这么好,应该已经当神仙了,如果你当神仙了,就赶紧来救救我。” 这样的话语,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呼喊。

可惜的是,这些珍贵的诗作,后来或被姐姐剪了鞋样子,或被父亲糊了墙,有的甚至被当成了引火柴,消失在了岁月的尘埃中。但这些早期的创作,无疑是他文学之路的萌芽,为他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初入文坛,崭露头角

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陈仓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 —— 进城上学。这一转变,让他正式踏入了文学的殿堂。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文学书籍,从汪国真、席慕蓉的清新婉约,到尼采、裴多菲的深邃激昂,再到朦胧诗的神秘莫测,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这些书籍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也让他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

参加工作后,陈仓结识了丹凤县城的三大诗人:远洲(张建民)、秦建荣和王坚波。他们就像陈仓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将《诗刊》《星星》《诗神》等专业诗歌刊物带入了他的视野。这些刊物上的优秀作品,让陈仓看到了诗歌的无限可能,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每逢周末,陈仓便与这几位诗友相聚,他们或是坐在丹江河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分享着自己的诗作;或是爬上凤冠山顶,俯瞰着小城的美景,畅谈着诗歌的创作技巧。在这个充满诗意的氛围中,陈仓的诗歌创作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

1994 年,对于陈仓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二十来岁的他,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突然在诗坛上闪耀起来。《星星》诗刊在第 10 期栏目头条发表了他的组诗《人物素描》,这组诗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情感和新颖的表现手法,引起了诗坛的广泛关注。随后,他又在第三届中国星星诗歌大赛中荣获大奖,参赛的组诗《静物写意》也在第 11 期得以刊发。而《人物素描》更是被评为 “每期一星”,他的彩色照片、简历和诗观登上了第 12 期的封三。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能三次登上中国第二大诗歌刊物《星星》诗刊,这让陈仓一夜成名,成为了诗坛上备受瞩目的焦点 。

一夜成名的陈仓,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他深知,这只是他文学道路上的一个起点,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他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不断地阅读、思考和创作,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他的作品,也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为他未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断与回归,创作转型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人开玩笑。在陈仓诗名渐起的时候,他却因为生活的压力,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笔,中断了与文坛的联系,这一中断,便是八年之久 。在这八年里,他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文学创作成了他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但他对文学的热爱,从未熄灭,就像一颗深埋在心底的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2008 年,上海市作协等六部门联合举办了一次全国诗歌大赛,陈仓从《解放日报》看到征稿启事后,心中那团热爱文学的火焰再次被点燃。他一边走一边构思,半个小时不到就写了一首五六十行的诗,当天就寄了出去。几个月后,他收到了获奖的通知,而且是一等奖。评委会主任赵丽宏亲自为他颁奖,并鼓励他继续写作。这一奖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重新回归文坛的道路。于是,2008 年,陈仓重新回到了文学的怀抱,从零开始,继续写诗 。

三年后,经过多轮评选,陈仓参加了《诗刊》的青春诗会。青春诗会号称诗坛的黄埔军校,能够参加这个诗会,意味着陈仓得到了诗坛的认可,正式成为了一名诗人。但陈仓的创作之路,并没有就此定格在诗歌上。2011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的创作方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

那年春节,陈仓把父亲从陕西农村接到城里一起过年。他带着父亲坐飞机、逛大雁塔、登西安城楼、到上海看海、洗桑拿、吃火锅…… 这些对于父亲来说,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令人心酸的事情,这些事情深深地触动了陈仓的内心。每天晚上,等父亲入睡后,陈仓就把父亲进城的点点滴滴,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和当初写诗一样,他只是出于一种原始的冲动,并没有想过这些文字会有什么用 。

直到 2012 年,陈仓和一位诗人兼编辑的朋友聊起了这些文字,朋友看后非常震惊,建议他拿去发表。陈仓尝试投稿,却因为自己不是名家,几万字的散文难以发表,稿件被退了回来。后来,他把稿件寄给了《花城》杂志,因为他们有一个 “家族记忆” 栏目。2012 年年底,陈仓接到了《花城》的样刊,打开一看,他的文章竟然发在了中篇小说头条 。

这个美丽的误会,就像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小说选刊》头条转载了这篇文章,《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也纷纷转载,还被收入了好几个年选。就这样,一篇原本的散文,意外地成为了陈仓的 “小说” 成名作。陈仓也因此看到了小说创作的潜力,他趁热打铁,一口气写了好几篇类似的作品,仅仅 2013 年就被《小说选刊》转载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头条。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陈仓就多了一个身份 —— 小说家 。

从诗人到小说家的转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陈仓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他用文字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读者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

“进城系列”:书写时代变迁

陈仓的 “进城系列” 小说,是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篇章,这一系列作品犹如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细腻地展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变迁和人物命运的起伏。在这个系列中,陈仓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融入了对时代发展的深刻洞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故事 。

在《麦子进城》中,主人公麦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她带着农村人的质朴和坚韧,努力适应着城市的生活。她在城市里遭遇了各种困难和挫折,无论是工作上的艰辛,还是人际关系的复杂,都让她倍感压力。但麦子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她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善良,逐渐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她的故事,是无数农村人进城的缩影,反映了农村人在城市中追求梦想的艰辛与不易 。

而在《小猪进城》里,陈仓则通过小猪的视角,展现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差异。小猪原本生活在农村,那里有着广阔的田野和自由的生活。但当它来到城市后,却发现这里的一切都与农村截然不同。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让小猪感到陌生和恐惧。它在城市里的种种遭遇,不仅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城乡差异的思考 。

陈仓的 “进城系列” 小说,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叙述,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他通过这些作品,展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如身份认同的困惑、文化冲突的矛盾以及生活压力的沉重等。这些问题,不仅是小说中人物所面临的困境,也是现实生活中无数人正在经历的。陈仓用他的文字,将这些问题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更加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现象 。

此外,陈仓在 “进城系列” 小说中,还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陈仓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强烈的共鸣 。

《月光不是光》:斩获鲁奖的背后

2022 年,对于陈仓来说,是收获的一年。他的散文集《月光不是光》荣获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这一奖项,无疑是对他文学创作的高度认可,也让他的作品再次成为了文坛的焦点 。

《月光不是光》共收录了七篇大散文,这些散文以陈仓的故乡陕西塔儿坪为主要背景,描绘了改革开放至今,城乡变迁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情结。书中既有对乡愁、亲情的深情诉说,也有对过往生活的眷恋,以及对当下瞬息万变生活的恐惧与适应 。

在《我有一棵树》中,陈仓讲述了父亲与树的故事。父亲把种树当作自己的宗教,他与树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在父亲眼中,树不仅是生活的依靠,更是生命的象征。通过父亲与树的命运纠葛,展现了一个农民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以及时代变迁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

《父亲的风月》则描写了父亲进城后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又心酸落泪的故事。父亲从农村来到城市,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他的种种不适应和尴尬,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些故事,不仅是父亲个人的经历,更是无数农村老人进城的缩影 。

而《月光不是光》这篇散文,更是将乡愁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进城打工者带着孩子回乡寻根,却发现曾经熟悉的农村已经变得陌生,故乡成了回不去的地方。这种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引发了无数游子的共鸣 。

鲁迅文学奖的授奖辞称《月光不是光》是普通人迁徙流变的生活信史,乡愁与热望同在、裂变与奋进交织。这一评价,精准地概括了这本书的内涵。陈仓用他细腻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了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轨迹和内心世界,让读者看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力量 。

《月光不是光》的获奖,不仅是陈仓个人的荣誉,更是对他所代表的文学创作方向的肯定。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陈仓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时代的变迁,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温情的世界 。

持续创作,文学不止

陈仓的创作之路,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备受瞩目的作家,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坚持。他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散文,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

在未来的创作中,相信陈仓会继续保持对生活的敏锐感知,用他的笔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他的 “扎根系列” 和 “安魂系列” 作品,将会为读者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学世界,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

作为读者,我们有幸见证陈仓的文学成长之路,也期待他在未来能够带给我们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陈仓的文学世界,感受他笔下那些充满温情与力量的故事,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勇气 。

0 阅读:0

悦读苑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