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前户部河南司主事赵公神道碑文
乾隆三十八年春天,定边将军、大学士温福驻扎在昔岭,率军讨伐金川的首领。六月初一(己丑日),美卧沟失守;到了六月初十(戊戌日),温福将军率领军队撤退到距离木果木北面山岭不远处,在阵前战死,户部河南司主事赵公也一同为国捐躯。
过了九天(六月十九),我在雅州试署得知了这个噩耗,便设了灵位为赵公痛哭哀悼。
又过了三十天,听闻朝廷下诏追赠赵公为光禄寺少卿,将他的名字列入昭忠祠受祭祀,给予祭葬的待遇,还派人用驿车送灵柩回乡,荫庇他的一个儿子进入国子监读书,等期满后授予官职。


这年冬天,小金川又被平定了。第二年二月,赵公的儿子赵秉渊从京城护送灵柩返回,还写信到蜀地给我,提前请我为赵公撰写墓道碑文。唉!赵公的诗名早已传扬天下,他的节义也将载入国史,又有儿子继承他的事业,他虽死也应当没有什么遗憾了。而我所说的话尤其真实可信,回忆起戊子年冬天,我出使黔地归来,途中停留在淇县的时候,赵公因为在卢见曾事件中泄密而被逮捕问话,从而落职。之后他跟随云贵总督、如今的将军阿桂去征讨缅甸贼人,进入了云南。我们在路上意外相逢,靠着一棵枯柳树,相对哭泣着交谈了很久,才依依惜别。
到了第二年,如今的将军被任命为副将军,赵公跟随经略大学士傅恒出万仞关,历经猛养、猛拱等地,攻打老官屯。十一月,缅甸的首领投降,而赵公此前就因病先入关了,后来因为有人举荐得到了等候皇帝召见的旨意。又过了一年,赵公跟随副将军驻守在腾越,防备外敌在秋季侵扰。又过了一年,也就是辛卯年十月,朝廷征讨小金川,赵公跟随将军温福从永昌日夜疾驰二十天,抵达成都。第二年十二月,小金川被平定,于是军队转移去征讨金川。恰逢我到蜀地任职学政,我想着等贼寇平定后就可以很快与赵公见面了。赵秉渊也跟着我向西而来,在次年的闰三月三日返回。从木果木军营传来的消息,我都了解得很清楚,当时赵公已经升官了,没想到不到三个月就发生了变故。
赵公共从军六年,至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唉!真是让人感慨万千,难以言说啊。赵公比我大五岁,丁卯年秋天,我们在科举考场以诗相互切磋,从那时起才开始结交成为好友。从那以后,光禄寺的王鸣盛、舍人吴泰来、考功王昶、司谕黄文莲、詹事钱大昕、中允曹仁虎在苏州和赵公一起组成了“七子诗”社,他们的诗作传到了日本,日本的国相高棅为他们每人写了一首七律,通过商船寄过来,人们都十分羡慕并称赞这件事,不过后来他们大多都后悔自己年轻时的这些作品。钱大昕在辛未年因为在皇帝行在进献赋文,被授予内阁中书的官职。到了丁丑年,王昶和曹仁虎也相继获得官职,我也在这一选拔中得到官职,这才第一次到赵公在高行的居所拜访。
癸未年春天,我们两家一同乘船入京,租了房子住在一起。三年后,我弟弟带着家人也来到了京城,我们才分开居住。赵公两次参加会试都没能获得馆职,而书局的总裁官多次举荐赵公参与分修《平定准噶尔回部方略》《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大清一统志》以及还未完成的《音韵述微》《鉴古辑览》《热河志》等诸多书籍,并且让他担任总校,按照日程规定课业。自从我进入词馆,所编纂的书也有很多,但还不到赵公所编书籍的十分之五六。而赵公在这期间从早到晚都在官署值班,起草诏令,同时赋诗、宴饮也都不荒废,有时还靠卖文来补贴俸禄的不足。
去年春天四库全书馆开馆,当时许多学识渊博的人大多都被举荐进入翰林、赐进士,那些和赵公一同获罪的人都得到了起用,而赵公凭借积累的军功逐渐得到升迁。遇到变故的时候,他又不像同行的一些人那样苟且偷生。假如赵公在礼部任职就一定不会在军机处当值,不在军机处当值的话,人们就只知道赵公学问渊博、口才出众,却不知道他的才能足以依靠来决断事务。况且他的泄密也不是出于故意,即使退职后去授徒著书,也足以对人有所启发并且流传后世。然而他被举荐留用,辗转多次,最终却以身殉国,实在是令人悲哀啊。
不过赵公自从成为才华出众的读书人,就有人嫉妒他,还用隐秘的事情来污蔑他,那个人后来得到一个官职后就死了,和赵公相比,就像蒯通的一声叹息般微不足道。即使是那些在京城不失职的文人,他们辛勤努力所仅有的成就,真正的不朽之处又在哪里呢?这样看来,赵公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
赵公名文哲,字损之,号璞函,世代都是上海人。学政认为他孝顺友爱、纯真周密,举荐他为品行优良之人。壬午年,他进献迎接皇帝车驾的诗赋,在御试中获得一等第二名,被钦赐为举人,授予内阁中书的官职,后来又升迁为户部河南司主事,朝廷特追赠他为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
创作文章
赵文哲:才情与忠义交织的璀璨人生
在历史的漫漫尘烟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才情与坚定的忠义,在岁月的长卷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赵文哲,便是这样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传奇人物。
他,以诗才扬名天下。在科举考场的相遇,开启了他与一众文人的深厚情谊。“七子诗”社的诗篇,不仅在国内传为佳话,更远渡重洋,赢得了日本国相的赞赏。那一首首寄来的七律,仿佛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见证着他文学成就的辉煌。然而,他的才华绝不仅限于诗词之间,在学术的浩瀚海洋里,他同样是一位勇敢的探索者。参与多部重要书籍的编纂,日以继夜地忙碌于书案之间,以深厚的学识为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
命运,似乎总爱对这位才子开玩笑。因一次不经意的“漏言”,他从仕途的云端跌落谷底。但他并未一蹶不振,而是毅然投身军旅,踏上了征战的征程。跟随阿桂、傅恒征讨缅甸,在异国的土地上,他经历了战火的洗礼,见证了胜利的曙光。而后,又在征讨金川的战场上,挥洒着自己的热血与忠诚。
木果木之战,成为了他人生的最后绝唱。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他没有选择退缩,没有像某些人那样苟且偷生。他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军人的尊严,诠释了忠义的真谛。那一天,他与温福将军一同倒下,却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耀眼的光芒。
他的一生,是才情与忠义交织的一生。他的诗,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他的义,是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尽管仕途坎坷,尽管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如今,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篇章,读到赵文哲的故事,依然能感受到那份震撼与感动。他的才情,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雅;他的忠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他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却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追求卓越、坚守正义的旅程中,勇往直前,永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