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螺丝大王”伍尔特,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不就是个卖螺丝的吗?咋还能赚这么多钱?”
没错这个被昵称为“螺丝大王”的家伙,真名莱恩·伍尔特,是德国一家家族企业的掌舵人。
他一手打造的伍尔特集团,从一颗小小的螺丝起家,如今成了全球紧固件和装配领域的“隐形冠军”。
更夸张的是,这家公司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一年能从咱们这儿卷走上千亿的生意,可偏偏有不少人误以为它是国企。
他是怎么从一个普通学徒变成制造业大佬,又是怎么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
莱恩·伍尔特的故事得从1945年说起,那时候,二战刚结束,德国一片废墟,他的老爹阿道夫·伍尔特在德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上开了家小螺丝批发店。
别看只是卖螺丝,那年头重建需求旺盛,小生意也能混口饭吃。
可惜好景不长,老爹突然去世,留下19岁的莱恩和一个只有俩员工的小破公司。
当时的年销售额也就8万欧元,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也就几十万吧,够干啥?
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摆烂了,但莱恩这小子不服输。
他14岁就辍学,跟着老爹在厂里当学徒,干的是跑腿打杂的活儿,早就摸透了螺丝生意的门道。
父亲一走,他咬咬牙接手了摊子,一边带着老妈撑场面,一边自己跑销售。
那时候的德国,正憋着一股劲要复兴工业,莱恩瞅准了机会,带着仅有的仨瓜俩枣开始闯荡。
他没啥高学历,也没啥背景,全凭一股拼劲和对质量的死磕。
慢慢地小店开始有了起色,到了1970年,伍尔特公司的销售额已经翻了好几倍,冲到了3290万欧元。
这时候,莱恩开始把眼光放远,不光在德国折腾,还跑去美国和南非开了分公司。
到了2004年,公司迎来了高光时刻,年销售额突破62亿欧元,成了全球紧固件市场的扛把子。
如今伍尔特集团在86个国家有400多家公司,员工8万多,2023年销售额更是高达204亿欧元(约1600亿人民币)。
这成绩,简直就是个传奇。
你可能会问:“不就是个螺丝吗?有啥技术含量,能搞这么大?”
还真别小瞧这门生意,伍尔特的成功,靠的是两招:质量和贴近客户。
莱恩有个信条:“质量决定价格。”他从一开始就定了个规矩,产品必须过硬。
伍尔特不光卖螺丝,还做五金工具、化工产品、家具建材,种类多达12万种,每一样都得达到高标准。
他们有自己的测试实验室,能把螺丝拧到断,看看耐不耐用;
还有专业审查员盯着生产流程,确保没一点瑕疵。
这种“德国制造”的严谨劲儿,让伍尔特在客户心里攒下了好口碑。
他有个特别牛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销售团队。
8万多员工里,差不多一半是销售代表。
这些人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人上门,而是主动跑出去,摸清客户需求。
比如你是开汽修厂的,他们能直接给你送货,还帮你设计库存管理系统,省得你自己操心。
这种服务贴到骨子里,客户想跑都跑不掉。
就这样伍尔特从一颗螺丝做到了全产业链,愣是把自己打造成了“隐形冠军”。
虽然不像宝马、奔驰那么出名,但在专业领域,谁不知道伍尔特的大名呢?
伍尔特跟中国的缘分,得从1994年说起。
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没多久,工业化浪潮正起劲,伍尔特瞅准了机会,带着他们的螺丝和工具杀进了中国市场。
一开始,他们在天津、广州、上海这些地方设了子公司,慢慢铺开销售网络。
如今伍尔特在中国100多个城市有据点,员工1200多人,业务覆盖汽修、建筑、工业装配,连轨道交通和家装都没放过。
为啥伍尔特在中国这么吃得开?一是产品硬核。
他们的紧固件、工具、化工品,主打一个精密耐用,尤其在汽修领域,专利都攒了100多项。
比如一汽大众的车队,就跟伍尔特合作,用的全是他们的货。
二是服务到位,他们搞了个叫CPS的系统,能帮客户管库存、订货,扫个条码就能下单,效率高得不行。
还有个大中华供应链中心,设在浙江海盐,占地5万多平米,仓库能存50万个库位,物流辐射整个亚洲。
这架势,简直是把中国市场当自家后院经营。
结果伍尔特在中国越混越好,据说2022年疫情那会儿,他们在中国市场的营收都能达到1116.9亿人民币,一年赚走上千亿,真不是吹的。
他们在中国汽修紧固件市场占了大头份额,连很多国企都得靠边站。
伍尔特在中国太低调了,闷声干活,专攻专业市场。
普通老百姓压根不知道这牌子,倒是工厂、汽修店里的人天天跟他们打交道。
他们跟中国市场贴得太近了,伍尔特在中国扎根30年,建供应链中心,搞本土化服务,加上名字“伍尔特”听起来有点中式味儿,不少人想当然地觉得这是国企。
疫情期那几年很多企业都撑不住了,伍尔特却逆势增长,营收还那么夸张。
很多人一看:这么稳,背后没点国家支持能行?
殊不知,人家是靠自己硬实力杀出来的。
当然,伍尔特也不是没争议,有人说,他们赚了中国上千亿,却把钱都带回德国去了,对中国经济贡献不够。
但是伍尔特在中国开了100多家分公司,雇了上千员工,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咋能说没贡献呢?
他们的高端产品和技术,也帮中国制造业提了档次,不是光看钱能算清的。
莱恩·伍尔特本人2024年登上了福布斯全球制造业首富的宝座,身家飙升到德国富豪榜第三。
老爷子今年快90了,早就退居幕后,把公司交给基金会管理,避免后代挥霍。
他这一辈子,从学徒到首富,硬是把螺丝生意做成了全球帝国,谁能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