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一组宣传画,旨在宣传二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呈现。这批宣传画分为“爱·传承”“爱·守护”“爱·四季”“爱·新生”4个系列,由12张图片组成,大多以2孩或家庭的形式出现。



这些宣传画的特点主要有:围绕“爱”这一主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呈现,引导年轻人树立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这些宣传画的目的是鼓励年轻人生育二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根据最新一份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一孩占比为55%,二孩占比为32%,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3%。出生人口下降的根本问题在于,适龄生育女性基数、结婚率、生育意愿同步走弱,思想意识的改变、育儿成本和赡养老人费用的升高,生活压力的增大等等,都是导致新生儿数量规模下滑趋势,并难以改变。

从卫健委也跟着出来“凑热闹”,可见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断崖式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
网友评价,与其去宣传温馨的画面,不如去解决大家的顾虑!要先搞清楚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什么原因呢?又不是一味的停留在宣传口号上。
事情关系人口的文章我这里挺多,阅读量有的相当不错,但是千篇一律,分析了我国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与新生儿断崖式下降的原因,无非就是那几点,千变不离其宗。目前我国已经不是人口第一大国,已经被印度超越,当然这是无所谓的事情,可能阿三哥觉得还挺骄傲。而2023年我国人口数量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而印度人口还在快速增长,可能要超15亿的感觉。
而根据《世界国人口展望2019》,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亿,很可惜的是2023年我国人口达到峰值,人口数量为14.1178亿,不仅人口峰值时间提前了6年,而且大陆人口数量与预测峰值时为差了将近3000万,看来有些预测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只能参考。
根据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至2016年这6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出生1668万人,二孩占比不超过50%,由此可以计算出目前6岁以下的二孩儿童不到6000万人。而2017年,中国二孩的出生达到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2017的二孩出生比重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2018年后二孩数量比重少于一孩数量。原因是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多年来人口生育欲望的一次释放,随后人们生育欲望恢复理性,二胎出生率达到一个“小高潮”后,又开始下降,这就是我国消失的“第四次婴儿潮”。而2020年以后更是如此,别说二胎了,一胎的出生数量都在急剧下降。

有专家和机构曾做出过2023-2030年等价二胎出生数量预测结果如下,请看下图:

也就是说等价二胎预测从2023年的219.9万下降到2023年的163.1万,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而当前我国不管一胎,还是二胎,“少子化”成因不在于“不让生”,而在于“不想生”“不敢生”,沉重的房价、生养、教育、医疗成本让不少家庭面对生育望而却步,连一胎都不敢生,何况二胎、三胎呢?现在的80后充满焦虑,90后在考虑要不要丁克,00在想要不要结不结婚,就算有了三孩政策只怕不会有多少人想生。
简单说就是:“生得起,养不起;养得起,学不起;学得起,娶不起;娶得起,生不起……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一个“恶性循环”。说白了就是“没钱”,一个字就是“穷”。
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具体来说就是:1.生活成本的增加!
(房贷,车贷,生活必需品)
2.669的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大,精力有限)

3.孩子的抚养教育问题,负担不起!
(各种培训班的花费,课后作业辅导耗费精力太大)
4.养孩防老,观念的转变!
(指望着孩子养老的社会现实改变!不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压力的释放!)
5.物价飞涨,没有更多的物质基础支撑,养孩子!
6.年轻人结不起婚,结婚率下降等;结婚后,离婚率升高等。
7、生完孩子,谁来看孩子,又是个问题。
8、4+2+1或4+2+2的家庭模式,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山大。

卫健委二胎宣传画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生不生年轻人说了算,也许上面就是原因了。
有网友发牢骚:“早上电动车带着两个孩子,让我别带两个人,大的女儿默默下车走了好长一段路,我又有啥办法,让她小小年纪承受委屈”
“6点下班,不过孩子五点就放学。周六上班,孩子周末放假!一个都照顾不过来,我怎么照顾两个?”

“如果有重来,我不会结婚要孩子。因为结婚后就没了自我,每天累死累活!”
“现在没房子没车子就找不到对象,年轻人结不了婚,又怎么有孩子呢?”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