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陶瓷文化:在华夏陶瓷发展进程中担当关键“推磨者”角色研析

冷紫葉 2024-11-20 17:46:23

元朝的陶瓷文化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由于元朝帝国的存在,欧亚大陆的交通在经过几个世纪的沉寂以后又得以重新活跃,出现了汉唐以来空前的中外文化大传播。

正因这个朝代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艺水平的发展,绘画的革命乃至陶瓷技术的进步。

至此,青花和釉里红兴起,彩瓷也开始大量流行。这对明清两代陶瓷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等方面来论述元朝的陶瓷文化及其对中国陶瓷文化方面的影响是一个颇具意义的课题。

它揭示了社会历史背景对陶瓷文化的影响,为我们陶瓷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元朝艺术的时代特征

公元 1206年,蒙古部落首领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开始了征服世界的雄图大略。在此以后的几十年时间内,蒙古先后灭西夏、金和南宋,统一了中国。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建都于大都(今天的北京),成立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帝国。

这一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基因。用武力统一中国的版图,实行蒙汉二元政治制度的元朝政权,其最高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形态还处在原始的萨满信仰上,因此,各族统治者需要以种种努力来缩小文化的差距,在这种文化碰撞中同时也产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成果。

元朝统治的疆域辽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从手工艺品的美学追求来看,从宋代对阴柔之美和含蓄之美的追求,到开始吸纳异族的粗犷之美和华丽之美,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手工艺术的美学特征。

这个时期在蒙古统治下,士大夫的社会地位低下,有“九儒十丐”之称,懦户沦为与匠户、军户等相似的社会阶层。元代的种族等级制度将男人放在底层,长时期不开科举,与宋代优待文人的政策有天壤之别。文人为了维持生计,一部分转向杂剧的创作。

另一部分画家由于画院的解散回归民间,与需要画工的行业结合。其中以表现戏曲故事的人物画尤为突出。

我国历史上的画风也因此有了较大转变,形成了元朝萧散放逸、冷寂淡远的画风。其次,元代因其交通便利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得国内各民族间有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对外交往。异国人士,有长期落户中国的。

那般将在我国的见闻带向西方的,这不仅便利了元朝青花瓷器的输出,而且扩大了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同时,也为国外特别是西亚产品的输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再者,游牧民族从游牧经济发展起来的草原文化,最重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统治者和贵族都直接经营各种买卖。在历代的官府工艺制作史上,形成了空前的规模。

元朝由征战掳掠来的工匠和财富,被集中在一些主要城市,专门生产宫延所需的物质和文化消费品。相较前朝在官营手工业的管理上和规模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大一统的局面实现后,元朝政府为恢复经济。

满足贵族阶级的奢靡生活,积极推行重商政策。制定了如:商旅的安全由各级官更和军队负责保护;严禁“拘雇商车”,给商贾以持玺书、佩虎符、乘驿马的权利;由西域舶来“回贾免当国家杂泛差役”的制度。

元代陶瓷的突出发展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元朝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元之前,唐宋以诗词流行为胜,追求玉质的青花瓷成为文人士大夫的喜好之物。入元以后,城市的发展和审美的流变以及来自北方草原的蒙古民族的审美要求,导致元杂剧盛行以及青花瓷大量生产。

这些都是“俗”文化的体现。即使明初,时人还认为“青花甚俗”,但是因为青花器迎合了时代由雅而俗的文化趋向,它的发展势不可挡。

所谓青花,是用钻的金属氧化物在泥还上进行着色,再施以透明轴进行 1300 度左右高温烧成的一种瓷器。它具有呈色鲜明而稳定的特征。青花虽只用一种色彩,但是由于调料的浓淡、用色的层次,使其呈现出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有俗语曰:“同一色也,见深见浅。

一瓶一缸,而分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它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般,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征。青花瓷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中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这是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陶瓷史上从以素面装饰为主走向以彩绘装饰为主的分水岭。

除了青花,元朝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陶瓷品种是“釉里红”,又名“釉下红”。

它起源于宋代均密的紫红斑釉,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名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具有沉着、热情的特点。在我国传统习惯上,常以这种色彩象征吉祥康乐、繁荣昌盛,是别有特色的传统艺术。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量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

它们不但产生的时代相同,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画凤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对惹人喜爱的李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相较青花而言更显娇滴,因而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备青花所没有的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制,因此显得十分名贵。

不仅如此,元朝还在胎质上有重大改革。南宋时期,由于上层瓷石的枯竭导致景德镇制瓷业一度滑坡。此后,陶工们又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制瓷原料,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高岭土”的优质瓷土。将这种优质瓷土引进瓷胎,由一元瓷石配方发展为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从此,开创了由低火度的软质瓷向高火度的硬质瓷过渡的新时代。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另一著名产品为卵白釉器亦称“枢府窑器”。这些器物上有的带有“枢府”字样,相传是为元朝官府枢密院的定烧器。

它的特征是釉层较厚,呈失透状,色泽如鹅蛋白,它的出现为明代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元代陶瓷业的又一重要发展是出现了分室龙窑。

这种窑依山而建,倾斜度为 12至22度之间,长度近60米,宽2至3 米,分窑室 17间。分室龙泉窑的特征是装窑容量大且适合于多种还釉同时烧制。在窑室的前、中、后部不同的窑温下能够放置不同的产品。这为后来的阶梯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分室龙窑通合以柴为燃料,它升温快、冷却也快的特点,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窑室内的热量。元末明初,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葫芦形窑,之后演变为蛋形窑,这种窑形延续使用至近代。

元朝陶瓷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政府意识到发展瓷业对元朝经济有重要意义,是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于是,政府开始建立相应的港口和外销管理机构,并积极鼓励对外贸易,使得这一时期在瓷器的外销数量、质量等方面,较宋代都有大幅度提升。

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一方面,促进了对外交流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其他国家的宫廷和上层社会在日常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在土耳其和伊朗两国的博物馆里,仍收藏着代表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元青花瓷器。

而在东非的伊斯兰教地区,景德镇青花瓷和龙泉青瓷被镶嵌于宫殿、寺庙或纪念性建筑上,它们被视同珠宝,其受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出现,使我国在瓷器装饰艺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像青花瓷那样影响巨大而深远。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文化精髓,在继承元代青花瓷成就的基础上,明代景德镇陶瓷业将青花瓷的生产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元代设立的浮梁瓷局为明代御窑厂的设立奠定了基础。御窑厂将在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定为御瓷,专为满足宫廷需要而设。元代陶瓷装饰方法有印花、刻花、划花、贴花、捏雕、绘花等多种。在陶瓷上彩绘则已成为这时的主流,也是明清陶瓷以彩绘装饰为主的先声。

另外,元代陶瓷器皿较为厚重、粗大,一改宋朝的典雅与平易,形成了自己粗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也为明清乃至近现代陶瓷制作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元代形成的陶瓷文化对后人影响是深远的,为明清陶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元朝,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就促进了陶瓷的大量出口。而我国现代经济开放政策,也使陶瓷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制瓷中心。如佛山、潮洲、淄博等地。瓷器业不再是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他城市也很好地利用了政策,陶瓷出口量甚至远远超过了景德镇。

元朝开始的由雅而俗的文化到现代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使陶瓷业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中外交流更加广泛。元朝管理者对陶瓷工业的管理方法为中国现代陶瓷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陶瓷继承元朝陶瓷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好发展。

元朝陶瓷文化对我国现代陶瓷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元朝陶瓷文化的成就对促进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以及工艺美术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元朝瓷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清陶瓷生产格局和装饰风格,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0 阅读:2

冷紫葉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