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劝告:到了60岁,还正在降血糖的人,5个健康隐患一定要留心

风韵评好身体 2025-01-26 08:16:3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

人们常说:“人老先老腿,病来先病糖。”这话有些夸张,却也道出了血糖问题在老年健康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医生,我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60岁以上的患者,血糖高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一直在吃药、打针,控制血糖。

表面看上去,血糖降下来了,可身体却开始“报复”了。有人会问:“医生,我不是血糖控制得挺好吗?怎么身体反而出问题了呢?”

今天,我就想借这个话题,和大家聊聊降血糖这件事背后的5个健康隐患。6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有糖尿病史的,更要当回事。

1.血糖降得太低,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

先说一个我真实碰到的案例。几年前,一位65岁的老张,是个老实巴交的退休工人,患糖尿病十多年了。为了控制血糖,他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吃药、注射胰岛素,生活很“规矩”。

一天晚上,他突然晕倒在家,家人吓坏了,赶忙送医院。一查,才发现是严重低血糖导致的昏迷。

低血糖这东西,简直是“哑巴病”。它来的时候,悄无声息,但后果却可能致命。

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调节能力减弱,低血糖发作后,脑供血不足,很容易诱发脑卒中、心梗等严重并发症。相比高血糖,低血糖的危险性更高,尤其是晚间发作,很多人甚至没机会抢救。

医生建议:

· 别一味追求把血糖降得“完美”。老年人的血糖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一般空腹血糖在6-8mmol/L,餐后血糖在8-10mmol/L之间就可以。

· 如果经常出现心慌、冷汗、无力等症状,要警惕低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夜间睡前可适当吃点小零食,比如几片全麦饼干,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2.降血糖不是单一任务,忽略血脂和血压问题,等于“治标不治本”

很多老年人得了糖尿病后,生活中只盯着血糖看,却忽略了其他“兄弟问题”——高血脂、高血压。但其实,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常常是“铁三角”,它们联手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

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只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诱因,而高血脂和高血压才是“幕后推手”。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只顾着降血糖,而不管理血压和血脂,心梗、脑梗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医生建议:

· 定期监测血脂和血压,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 饮食上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多吃深海鱼、坚果。

·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要谨慎调整用药。

3.长期降血糖,忽略肾功能检查,可能“赔了肾脏”

糖尿病和肾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血糖长期偏高,会损伤肾小球,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发展成糖尿病肾病。

而一些降糖药物,比如二甲双胍,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最让我遗憾的是,很多患者直到出现蛋白尿、水肿,甚至尿毒症时,才意识到肾脏出了问题。到那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医生建议:

· 每半年做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尤其是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水平。

· 如果肾功能已经受损,要及时调整降糖方案,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的药物,比如SGLT2抑制剂。

· 控制盐的摄入,每天盐的用量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

4.血糖波动大,神经系统就会“受苦”

血糖忽高忽低,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这对身体的神经系统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降血糖的过程中,出现了手脚麻木、刺痛,甚至感觉异常。这些症状,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发生病变的表现。

我曾遇到一位老太太,70岁,糖尿病15年。她总觉得脚底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差点摔了好几次。后来检查发现,她的血糖波动很大,神经系统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

医生建议:

· 降血糖时,尽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保持平稳更重要。

· 除了控制血糖,还需要补充维生素B1、B12等营养神经的物质。

· 如果出现手脚麻木、刺痛,要及时就医,进行神经功能检测。

5.过度依赖药物,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善

很多老年患者一得糖尿病,就把希望全寄托在药物上,认为吃药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药物只能控制血糖,却无法消除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更何况,有些降糖药物长期使用会带来副作用,比如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等。

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位老大爷:“您平时运动吗?”他摆摆手说:“医生,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运动哪儿受得了啊!”结果他的体重超标,胰岛素抵抗非常严重,血糖一直控制不好。

医生建议:

· 每天坚持30分钟的中低强度运动,比如快走、太极拳、水中运动等,既能降血糖,又能改善心肺功能。

· 饮食上少吃精制糖和高GI食物,多吃粗粮、蔬菜和高纤维食物。

· 控制体重,BMI指数不超过24为宜。

健康就像是一条漫长的路,6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抗造”了。

降血糖是一场“持久战”,但别忘了,控制血糖只是老年健康的一部分。如果过于执着于数字,而忽略了背后的隐患,反而会“画蛇添足”。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您觉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哪个更重要?其实答案很简单——它们缺一不可。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和医生沟通,别让血糖伤了您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专家共识》

3. 《糖尿病与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1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