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晚年,为了争夺皇储之位,先后有九位皇子卷入了惨烈的夺嫡斗争,被称之为“九子夺嫡”。
正因为这场惨烈的夺嫡之争,以及雍正帝继位后对参与夺嫡的多位皇子进行了打击报复,让很多人对他继位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所以,数百年来,一直流传着雍正帝继位前“篡改遗诏”的说法。而且,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雍正帝为了掩盖自己“篡位”的真相,所以在康熙帝驾崩当天就将服侍了康熙60年的心腹给处死了。
这“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立刻处死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的说法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意大利有位名叫马国贤的传教士马,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来中国。康熙很赏识他,让他 在宫中供职,负责做些绘画、雕刻之类的活儿。雍正元年(1723年)马国贤回国后,写了本回忆录《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
按照马国贤的说法,在康熙驾崩的当晚,他就住在畅春园,夜间亲耳听到了呼号之声,异常恐怖。然后提到:胤禛即位,发布了一个使全国震惊的命令,赵昌被拘执,处死刑,财产抄没,子女为奴。按照马国贤的说法,处死赵昌的罪名主要有三个:第一个秘密安插人监视皇子的举动;第二个是给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晰做了把火镰;第三个是欠国库5000两银子。最终被雍正以“欠银欺君”的名义给下旨诏告全国杀了。
这三个罪名都匪夷所思,即便赵昌是康熙帝的心腹太监,想要监视皇子,他首先没那么大的胆子,其次是他没那么大的权力。清廷没有特设的东厂、锦衣卫这样的特务击鼓,而实行的是密折制度,试问赵昌有什么权力让有上密折权力的官员听他的调遣呢?关于给弘晰做火镰能成为罪名,则更是胡说八道。要知道,弘晰是康熙帝最疼爱的孙子,也是雍正帝最为照顾的侄子。在雍正帝继位后,在还没有改元的时候,就册封弘为多罗理郡王。所以,怎么会因为一个火镰就给赵昌治罪呢?此外欠国库5000两白银,按照雍正帝当时的措施,是归还了亏欠就既往不咎。如果赵昌是康熙帝的心腹,归还5000两白银应该还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当然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杀一个小小的赵昌,会是一个“全国震惊的命令”。呢?按照这个说法,赵昌在康熙朝必然是一个权倾朝野的大人物。但可惜,在《清实录》等史书上根本没有这么一号人物。而且,雍正帝杀人的理由又很勉强,为什么还要诏告天下呢?当然,也有人说赵昌是侍奉康熙帝60年的贴身太监,在那个时代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所以,为了杀人立威,必须诏告天下。
但问题是,康熙帝在位期间比较宠信的贴身太监有两个人,一个叫梁九功,另一个叫魏珠。但是,这两个人并没有跟随康熙帝60年,而且并非死于康熙帝驾崩的当天。其中的梁九功是在雍正元年二月在景山上自缢身亡的,魏珠更是活到了乾隆年间。此外,魏珠是拥立雍正登基的功臣,绝对不会泄露所谓的雍正帝篡位的秘密。而梁九功当时已经失宠,被康熙帝拘禁在景山,根本不会了解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而且,关于赵昌这个人的记载也是矛盾重重。很多传说故事中,说这个叫赵昌的人是包衣出身,比康熙帝小三岁,在康熙帝继位后就伴随在他左右。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赵昌长大之后应该是入朝为官,而不是入宫当太监。如果说他是自小入宫为太监,那么赵昌在5岁之前就已经成了太监。且不说,清宫内有没有这么小的太监,即便是有5岁的小太监,他跟随在康熙帝身旁,又有什么作用呢?服侍康熙帝的饮食起居,估计他做不来。当康熙的玩伴,但一般这个职务会交给良家子弟而不是小太监。比如曹雪芹的祖父,据传就是康熙帝的伴读,其实就是玩伴。更让人惊诧的是,5岁就入宫当太监的赵昌,在被雍正帝处死之后,居然还有“子女为奴”。
由此看来,马国贤的回忆录更像是根据自己想象杜撰的野史,目的大概是为了给雍正帝抹黑罢了。反正他人在欧洲,雍正帝又奈何不了他。
写的乱七八糟!
很多真相都随岁月变迁沉入历史长河
造谣生事
什么乱七八糟的
不是三德子吗?
胡编乱造。
你知道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