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建安七年(202年),冀州牧袁绍病死,由三子袁尚继承家主之位,领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既然袁尚坐拥富庶的河北四州,为何仅过了不到三年就被曹操击败,尽丧河北之地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家世显赫
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妻刘氏爱尚,数称其才,绍亦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典论)
二,成为家主
青州刺史袁谭自然不服弟弟袁尚,于是屯兵黎阳,准备静观其变。而幽州刺史袁熙与并州刺史高干(袁绍外甥)虽都选择支持袁尚,但并不希望看到袁谭与袁尚骨肉相残,所以选择按兵不动。因此袁尚仅在名义上拥有幽并二州之地,实际只能控制冀州。
数月后,二袁与曹操大战不敌而只得北逃邺城。同时郭援与高干军也被曹操部下钟繇击败。随后曹操为使二袁内讧而主动撤军,南下攻打荆州牧刘表。
袁谭见曹操退走,便向袁尚提议说:“我们之所以败给曹操,就是因为铠甲不精。现在曹操退走,人心思归,可以趁着他们渡河时发动突袭,一定能取得胜利。希望你调拨军马与铠甲给我,让我攻击曹操。”
三,兄弟内讧
青州别驾王修听说袁谭兵败,便前去支援,还劝他与袁尚和解,共同对付曹操。然而袁谭不听,于是袁尚便进军讨伐。刘表听说二袁相争,便写信劝二人讲和共抗曹操,但二袁都不予理会。
袁谭兵败,只得逃往平原,还派人向曹操求救。然后袁尚听说曹操前来,这才放弃围攻平原而回师邺城。随后曹操与袁谭结为儿女亲家,接着假意退军。
四,对抗曹操
曹操看破袁尚意图,于是主动出击,屡次击败袁军。袁尚知道自己不是曹操对手,便派人向曹操投降,但为曹操拒绝。曹操知道袁尚被自己打得已是惊弓之鸟,便乘胜追击,再次打得袁尚大败而逃。袁尚本想退往中山重整旗鼓,可又遭到袁谭趁火打劫,再次大败而逃,只得前往幽州投奔二哥袁熙。
熙、尚为其将焦触、张南所攻,奔辽西乌丸。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陈兵数万,杀白马盟,令曰:“违命者斩!”众莫敢语,各以次歃。(三国志·袁绍传)
由于袁绍素来厚待乌桓,所以乌桓单于蹋顿就收留了袁尚兄弟。而曹操为了彻底解除后患,便与建安十二年(207年)远征乌桓,结果乌桓在白狼山之战惨败,二袁只得逃往辽东投靠辽东太守公孙康。
袁尚素来骁勇,见辽东远离中原,便和袁熙商议袭杀公孙康,占据辽东重振袁家。然而公孙康早就做了两手准备,要是曹操来,就利用二袁对抗他;要是曹操无意夺取辽东,自己就杀二袁讨好他。果然曹操知道公孙康心意,主动选择撤军,公孙康便杀了二袁献给曹操。
袁氏擅妒,先绍、术不能相容,坐观术灭,又废长立幼,使三子不能同心向外而互攻于内者,无义且寡德者,岂能久乎?
轻易击败?袁尚跟他大哥袁谭一直打,袁谭还和曹操连姻,就这都打了几年,你管这叫轻易?
袁绍袁术不吵架,直接就统一了
不就是“外戚干政”么!为了统治,娶当地门阀贵女(刘备也这么干了)!生的儿子就各有“舅舅”支持夺嫡(清康熙后期照样九龙夺嫡)!但当“舅舅们”认为过江龙太强大,直接卖了外甥,改个“主公”也是平常,反正最后都是他们“治理地方”(荆州刘表一死,蔡家不就先替刘琮夺位,然后直接投降曹操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