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战争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的倭奴无条件投降,打了14年时间。因此八年抗战的说法并不准确,应该是十四年抗战才准确。船长为你仔细梳理抗战简史。
一,战前局势
由于洋务运动只注重军事与经济方面,没有意识到清朝自身内部落后腐朽的体制才是导致自身衰弱的根本原因,所以未能真正实现自强与求富的目标。而倭奴的1868年改革上下一心,使得自身实力大增,逐渐摆脱了欧洲列强的威胁。
随后倭奴击败软弱无能的清朝,夺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大片中华土地,进一步刺激了倭奴灭亡中华,征服亚洲的野心。而清朝实行自救的洋务运动彻底破产,再也无力阻止列强入侵。
1898年,欧洲列强从甲午战争中看到清朝的腐朽无能,于是掀起了瓜分狂潮,而沙俄从中攫取了旅大租借地。数年后倭奴挑起倭俄战争,从沙俄手中夺走旅大租借地,有了进一步蚕食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跳板。
二,倭奴入侵
由于国民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总部设在旅大租借地的倭奴关东军迅速攻占整个黑吉辽三省,还扶持成立了伪满政权。而黑吉辽的迅速沦陷刺激了倭奴吞并中华的野心,使得倭奴继续向南蚕食华北地区。
1935年,倭奴策动河北、察哈尔、绥远、山东、山西等五省的亲倭派实行自治,虽然该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倭军将势力范围牢牢深入华北,完全控制了冀东地区。1936年时倭军入侵绥远,但被绥远的国军击退。
三,全面抗战
1938年秋,倭奴占领武汉、广州等地,华中与华南大片地区沦陷。但中华领土辽阔而民众众多,而倭奴只是个狭小的岛国,所以倭军认识到自身实力有限,不可能占领整个中华大地,于是转攻为守,使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四,抗战胜利
1944年春,不甘失败的倭奴决定拼死一搏,便发动了抗战史上的最大攻势,豫湘桂战役爆发。由于国民政府内部腐朽不堪,使得国军在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接连溃退,丢失大片土地。不过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在军长方先觉的领导下,在衡阳力抗倭军,打死打伤近2万倭军,是此次战役中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