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承想,这清静的小院却成了我和妻子孔晓燕缘分开始的地方。那天下午,我刚到住处,就瞧见井边一个身影,像一只受惊的蝴蝶,上半身探进井里,两条腿在外面扑腾。我心里一惊,想都没想就冲了过去,一把抓住她的腿,把她从井里拉了上来。
那姑娘惊魂未定,脸色煞白,像一朵雨打风吹的梨花。缓过神来,她轻声细语地跟我道谢,告诉我她叫孔晓燕,是戏班子的演员。我这才有机会好好打量她,只见她穿着一身绿褂红裤,明眸皓齿,眉眼弯弯,像一幅生动的年画,看得我心里小鹿乱撞。我结结巴巴地介绍自己,像背书一样生硬地说:“我…我叫李民波,外号生铁牛…”,还没说完,她就笑着跑开了,留下我一个人对着空气傻笑。
当天晚上,我睡得迷迷糊糊,感觉身边钻进了一个暖烘烘、香喷喷的身子。我以为在做梦,下意识地一把抱住。突然,对方惊醒,猛地坐起来打开了灯。灯光下,我看见孔晓燕,像一只炸毛的小猫,满脸通红,又羞又恼。
“啊!你这个登徒子!”她尖叫一声。
我这才反应过来,赶紧解释:“姑奶奶,这是我的房间啊!”
她这才发现自己走错了房间,窘迫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临走前,她狠狠地在我身上拧了好几下,疼得我龇牙咧嘴。这一下,我算是彻底记住了她。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没再见到孔晓燕,心里空落落的,像丢了什么宝贝似的。我想,她一定是故意躲着我。就像戏文里唱的那样,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却又羞于表达。
戏班子唱完大戏后就离开了村子,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孔晓燕了,心里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过了些日子,媒婆突然上门,说是要给我介绍个好姑娘。
相亲那天,我心里忐忑不安,像热锅上的蚂蚁。媒婆领着我到了一户人家,我远远地看到门口站着一位穿大红褂子的妇人,心想:这媒婆也太不靠谱了,怎么给我介绍这么大年纪的?我心里老大不乐意,扭头就想走。
回到家后,我闷闷不乐,像霜打的茄子。没过几天,孔晓燕竟然找上门来了,她双手叉腰,气势汹汹地问我:“你眼光不小啊,嫌我老?”
我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后来才知道,那天在门口看到的妇人,竟然是孔晓燕的二婶!而她才是媒婆给我介绍的对象!
我欣喜若狂,像中了彩票一样,赶紧表白:“要是你,我愿意!我特别愿意!”
她故作生气地说:“晚了,我不愿意了!”说完转身就走,留下我一个人在原地傻乐。
我娘看我一脸的傻样,笑着点醒我:“傻小子,人家要是真不愿意,会特意跑来跟你说清楚吗?”
我恍然大悟,像拨开云雾见到了太阳。我娘说得对,孔晓燕心里肯定也是有我的。就像戏台上演的那样,欲擒故纵,情意绵绵。
就这样,我们在正月十八,一个充满喜庆的日子里,结为了夫妻。十年过去了,我们依旧恩爱如初。
我时常想起当初相亲的乌龙,就像一出滑稽戏,让人忍俊不禁。有时我会问她,当初是怎么找到我家,她总是笑而不答,或者轻轻地拧我一下,像十年前那样。
终于有一天,她依偎在我怀里,轻声说道:“其实那天在井边,我就看上你了。你救我的时候,虽然笨手笨脚的,但眼神特别真诚,就像邻家的大哥哥一样,让人感到安心。”
“那你为什么还要躲着我?”我好奇地问。
“还不是因为害羞嘛。”她笑着说,“后来托媒婆去说亲,谁知道你这个榆木脑袋,连人都没看清就说不愿意。我只好亲自出马了。”
窗外,秋雨淅淅沥沥,像一首温柔的歌谣。孔晓燕哼起了《红娘》的曲子,婉转动听,像百灵鸟的歌声。十年过去了,她依然是我心中最美的那朵花。
我们的爱情,就像一壶陈年老酒,越品越香。从井边相遇,到误入房间,再到相亲乌龙,这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就像两条原本不相交的河流,因为命运的安排,最终汇聚到了一起。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城里看戏,散场后,人山人海,我和晓燕走散了。我心急如焚,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寻找她。我终于在剧院门口找到了她,她正焦急地四处张望。那一刻,我紧紧地抱住她,生怕再次失去她。
还有一次,晓燕生病了,高烧不退,我衣不解带地照顾她,给她端水送药,一刻也不敢离开。看着她虚弱的样子,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
这些点点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我们美好的回忆。我们之间的爱情,不仅仅是浪漫的邂逅,更是相互扶持,共同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我们的爱情,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看似偶然的误会,实则暗藏必然。一个救人的举动,一次进错的房间,一场错看的相亲,串起了一段美好的姻缘。真爱不在乎身份地位,只在乎两颗真诚相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