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天选举,德国女豪杰诞生,亲俄派全面崛起,默克尔急踩刹车

撕心私欲 2025-02-19 10:54:28

德国选举投票时间快到了,谁将成为新任总理还是个谜底,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默茨比较稳定,大概率会接棒成为德国下一任掌舵人。

但极右翼选择党火速蹿红,似乎正在慢慢改变这种战局,尤其是他们的领袖魏德尔,她成了整个竞选季的焦点人物。

这次选举走向如何,还很难说,连默克尔都亲自出来紧急“刹车”,感觉很不一般,那究竟谁有实力,会赢得选举呢?

默茨的形象很典型,严谨、靠谱、计划明确,他的竞选标语翻译过来就是八个字,经济优先,细水长流,

从头到尾,他的政纲在重复同一件事,那就是德国需要一条“稳中求胜”的路,对那些习惯了默克尔“象征稳定”的选民来说,默茨无疑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继任者。

从默克尔当初提出的开放移民政策,到她在欧盟事务中的游刃有余,基民盟的招牌让选民形成了一种本能“大事靠得住”。

而默茨的竞选策略,基本延续了默克尔的哲学,稳住经济别冒进,减少社会的巨大波动波折,继续和欧盟、美国保持紧密关系,如果选民们唯一的要求是回归常态,默茨无疑是不二人选。

经济方面,默茨抓住了德国眼下的关键痛点,能源成本飙升、工资停滞、通胀居高不下,这些都让普通德国人感到日子越来越难过。

他提出了一系列务实的承诺,比如通过补贴和税收政策缓解能源价高的问题,让德国工业失去的竞争力重新找回来。

这些计划听起来确实不错,但问题也很明显选民是否愿意等待,面对当下沉重的经济压力,德国民众显然更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不是一套“慢慢来”的经济工程。

而相比魏德尔那种,站在另一边高喊“恢复俄罗斯合作”的态度,默茨更多是在根本立场上跟着联盟党一贯的基调,支持乌克兰,为欧盟多分担一些责任。

这样的态度逻辑清晰,符合德国现有的外交定位,但或许也容易引来部分选民的“疲劳感”,毕竟对外的“政治正确”,和对内的生活成本难题间的矛盾,让默茨的“传统路线”多少显得缺乏感召力。

尽管默茨政策扎实,但他的风格实在是缺乏要点,这年头,选民想要的可不仅是“稳妥和专业”,大家也希望拥有一个能够激动人心、甚至有点“戏剧感”的领导人。

而且前段时间还因为与选择党“合作”,被默克尔批评,指责他这种行为,是违背了底线和承诺,在形象上也有点受损,但因为及时的“刹车”,问题也不大。

不过默茨他稳定没错,但很难让选民激动起来,说句直接的,他稳得甚至有些死板,这对于德国如今稍显“躁动”的民众来说,不一定够用。

如果默茨是那个给德国选民,递来一杯温水的候选人,那么魏德尔简直像是端着一盘黑咖啡,不加糖不加奶,直接让你清醒又兴奋。

选择党这几年在德国民意场上热度不减,魏德尔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代表的不仅是极右翼的声音,更是许多对现状彻底厌倦、不信任所有传统政客的群体的“喉舌”。

提到魏德尔,绕不开的一个标签就是“亲俄”,和默茨小心翼翼的外交方针不同,魏德尔在这个议题上完全不顾传统礼节,直接撕开德国主流政界的政策包装。

她明确表示德国应该立即结束对俄制裁,并尽快恢复“正常化”的经贸往来,在她的论调下,德国参与对乌援助不过是一种“赔本行为”,甚至提出这场战争对于德国来说是一场“他人的纷争”,不应让本国民众为此买单。

这样的立场在激怒主流政治圈的同时,或许也让一部分选民眼前一亮,特别是那些面对能源高价叫苦连天的普通家庭,他们未必真的想要支持魏德尔,但至少她敢说出一些“许多人不敢说的话”。

他们在移民问题上的态度,也是踩了德国社会敏感的痛点,魏德尔提出的“两年清零计划”,不仅针对非法移民,还波及到乌克兰难民的优待政策。

这些提议直接把选择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那就是人道主义问题、社会价值观问题、国际责任问题,全部乱成了一锅粥。

支持者当然拍手称快,反对者则会愤怒地指责,换句话说,选择党这张牌的效果很复杂,支持者觉得她是德国的“真实代言人”,而反对者则认为她的立场几乎像个“威胁”。

也许有人觉得魏德尔的政策太过惊世骇俗,但对她的支持者来说,这恰恰是一种“终于看到真实政客”的感觉。

多年来,许多普通人对德国主流政客的“正确但空洞”感到失望,而魏德尔的提出,可能会让很多选民打心眼里,觉得她是在替他们发声。

不过这次最终结果可能仍然由默茨主导,但魏德尔对德国政治格局的冲击,已经无法被忽视,这次大选是挑选一个总理,也关乎德国的未来。

他们究竟是选择稳中求进,还是赌上一把,用魏德尔的“猛药”强行变轨,无论答案是什么,德国可能都注定,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

0 阅读:43

撕心私欲

简介: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