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举行的第7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奥卡菲娜凭借在《别告诉她》(The Farewell)中的精彩表演,成为了首位斩获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的亚裔演员。
这位小个子小眼睛,典型的西方人眼中的亚洲面孔,凭借着不俗的演技,已经逐渐在好莱坞站稳了脚跟,此前就在一众大牌的《瞒天过海:美人计》( Ocean's Eight )中给桑德拉·布洛克 / 凯特·布兰切特 / 安妮·海瑟薇 / 海伦娜·伯翰·卡特 / 蕾哈娜这些欧美一线大咖做配角,时隔一年,就拿下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奖项。
而不得不说,虽然她的演技不错,但获得这个奖项也有着多方面的外部因素。随着好莱坞的“黑化”平权,少数族裔也因此获益,在好莱坞的地位逐渐的提升。而中国的崛起,也让更多西方人有兴趣了解更多植根于“汉文化”的故事。像去年的《摘金奇缘》虽然东方人不感冒,但在西方还是广受欢迎。
《别告诉她》正是一位华裔导演王子逸,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的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奥卡菲娜看起来也跟王子逸有些神似,所以她获得金球奖,也有着一些神奇的机缘巧合。除了表演之外,影片也像是一个制作精良的小品,画面质感精良,特别是全片的配乐为影片增色不少。
(中间导演与左边女主)
其实这个影片的故事很简单,把中文名和英文名联系起来就一目了然,片中的女主是一个从小就去了美国上学的中国女孩,她的奶奶还留在中国北方,在被确诊为癌症后,家人决定瞒着奶奶,让她安心的生活,而女主就始终纠结于是否应该告诉奶奶实情。
当全家人为了女主堂哥的婚礼相聚在奶奶家的时候,剧情慢慢的展开,女主面临的是中式委婉的《别告诉她》和西式直白的《The Farewell》之间的抉择,最终全家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成长,女主更是在其中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老人得了癌症,究竟是该直接告诉他实情,还是瞒着他,让他能够安度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这特别像是一期《奇葩说》的辩题。而这个辩题特别有趣的地方也在于如果放到东西方不同文化里,会有着明显不同的倾向。
在强调个人权力、主动性、知情权的背景下,大多数人会选择告诉老人,就如康德所说,这种隐瞒是一种说谎,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老人的前提他也是个人,他有权而且也必须要知道关于他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不告诉他就等于剥夺了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自由。
而在一种强调集体性、关联性和实用性的社会氛围中,真相和现实可能是两件事情。老人知道真相,沉重的活下去,远不如不知道真相,轻松的走完余下的日子幸福。他人选择隐瞒,甚至都不能说是个善意的欺骗,而是一种默契的共识。
究竟哪种对,哪种错,哪个应该,哪个不应该?抛开东西方文化的因素,其实只是二者的出发点不同。告诉老人,出发点在于对他个人权利的尊重,而不告诉老人,出发点在于对他幸福感的维持。对于病情,告诉了可能会导致老人心情抑郁从而病情加剧,但也可能使他积极治疗快速扭转。不告诉可能会让老人心情舒畅从而病情减轻,也可能耽误了治疗契机。
很多时候,生活中都不是那种一加一等于二,一和二比较谁大谁小那么显而易见的问题。人们总说自己太“南”了,大多数都是在那些无法比较,甚至迫不得已的选择中,去做出最终的抉择。这种时候,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出判断,如何做出一个对的抉择,甚至是能否超越对与错的探讨,走到一个更高级的选择空间呢?
如果有,可能还要借助康德的一个观点“永远不要把他人当作手段,而要当作目的。”
什么意思?如果我们告诉老人,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心情平静,不至于有背负欺骗老人的愧疚感,那么我们就是把老人当作一种手段,当作一种减轻自己愧疚感的手段。
如果我们告诉老人,是为了让他能够更顺利的接受治疗,并且可以陪伴他共同度过这个难关,那么我们就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目的,把老人的健康当作自己的健康。
如果我们不告诉老人,是为了减少自己照顾老人,让自己能够免于奔波医院的劳顿,那么这也是把老人当作一种手段,当作一种让自己轻松的手段。
如果我们不告诉老人,是为了让他心情愉悦,然后偷偷的给他治疗,自己并没有减轻负担,反而要做更多的努力,那么我们就是把老人当成目的,把老人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
对应西方的康德,最早在论语中,也能够找到同样的道理。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忠是一种原则,也就是不把别人当作手段,而当成目的;恕是一种手段,怎么样做到不把别人当作手段呢,就是要推己及人。
而《论语 先进》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说,活都没活明白,咋能知道死,就把死这个问题搪塞过去了。其实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有很多禁忌,谈论死甚至思考死,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可能都在努力的活着,甚至说好死不如赖活。关于死亡,我们了解的太少,我们也不愿意去思考。
其实,除了生的道理,我们还更需要死的教育。如何理解死亡,如何有规划的“去死”,如何活得有价值,死的有尊严,这些可能是人生这个课堂上最难的一节必修课。西方文化中,似乎不太避讳生死,也有很多发人深省的讨论。最近两年有《最好的告别》、《当呼吸化为空气》等优秀的书籍,通过简单直接的描述,让人们去了解他人的死,去思考自己的死。
在传统思维里,死是一个不可抗拒的事情,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虽然最终死亡的那个结果我们无法改变,但人们已经有能力像规划自己生活一样,去规划死亡,去预知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期限,去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是更看重生存还是尊严,看重生命的长度还是精彩程度来去规划死亡。
《别告诉她》除了贡献了一个亚裔的金球奖影后之外,更大的价值是描绘了一个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故事,同时并没有去褒扬谁,贬损谁,没有一种预设的价值立场,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宇宙真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像一面镜子,让东西方文明中的人都能在其中去感动、去思考、去成长。
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结束,而我们的文明则通过理解死亡而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