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治国,他成绩斐然,缔造了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元嘉之治”。若论武功,他百无一用,做了个封狼居胥的大梦,却只赢得仓惶北顾。面对不孝子我“唯唯诺诺”,对兄弟我“重拳出击”,这样的宋文帝刘义隆,到底是一代明君,还是一介暗主?
刘义隆画像
还有被迎立为帝这种好事刘义隆生于407年,此间华夏大地正值五胡十六国时期,诸侯林立,战乱四起。这一年东晋王朝历经桓玄之乱后已是千疮百孔;匈奴人赫连勃勃在统万城建立大夏国威震西陲;极具传奇色彩的慕容垂建立的后燕为北燕取代……而这一时期,刘义隆的父亲刘裕正大踏步成为东晋王朝掌权者。
407年版图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称帝后刘裕立长子刘义符为太子,次子刘义真为庐陵王,三子刘义隆为宜都王。
422年,南征北战打下大片疆域,武功冠绝南北朝的刘裕,称帝不到两年就病逝了,留下如果他活久一些,能否提前结束这大争之世的遐想。同日太子刘义符继位。
刘裕像
登上皇帝宝座的刘义符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丝毫不顾父亲新死,更不管什么军国大事,整日就是纸醉金迷声色犬马,还开创性的在皇宫内整上了小卖店,亲自上阵买卖物品,角色扮演玩的不亦乐乎,大臣们苦口劝谏依旧不听。
小屁孩惹恼了“大家长”结果可想而知,深知江山来之不易的顾命大臣徐羡之、傅亮、檀道济等人,将年仅十九岁的刘义符废死,又将刘裕次子庐陵王刘义真除掉,就这样本与皇位毫无关联的老三刘义隆被立为帝。
我可不是提线木偶虽然被迎立之时也不过十八岁,但刘义隆心智足够成熟,眼见大哥二哥接连被废杀,刘义隆深知自己并不安全,更看得出刘宋的实权掌握在强臣手中,自己可以说是这些个野心家的产物,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重走兄长后路万劫不复。如芒在背那是很难受的,于是刘义隆开始了“救亡图存”。
刘宋开国元勋檀道济
掌控军事大权,历来都是巩固皇权强有力的举措,刘义隆逐步安排近臣心腹掌握禁军,这让徐羡之、傅亮深感不安,主动提出还政。而后刘义隆开始制造舆论攻势,加大力度传播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弑君的不义之举。
待到时机成熟,刘义隆一纸诏书昭告天下,向徐、傅、谢问责擅杀君主之罪,相继将托孤权臣拉下马,至此刘义隆全面收回皇权。
哥俩好的日子难再续托孤大臣不可信,那就重用自家兄弟。一来刘义隆身体不太好,经常性心口疼痛难当,需要有一人为其统摄百官掌控朝堂,二来此时确有可用之才——刘义隆四弟刘义康。声名在外的刘义康顺理成章入朝主政。
剧中刘义康
刘义康执政倾其所能,为国家尽心竭力,刘义隆也是放心交权于四弟,让其施展才能,兄弟二人的齐心协力,将刘宋打理的井井有条蒸蒸日上。于国家刘义康全力以赴,对自己这个皇帝三哥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总是衣不解带的照料在刘义隆的病榻前。
然而兄友弟恭的局面并没有成为一段千古佳话,刘义隆重病期间,刘义康的亲信有意将他推上皇位,刘义康总把刘宋国家之事,当做自己刘家的家事,多少都有些越界越权之举,再加上刘义康深受朝堂内外爱戴,兄弟之间的嫌隙已无法弥补。
451年,担心刘义康谋反的刘义隆,违背与姐姐会稽长公主定下的饶过四弟的誓言,将刘义康赐死。
刘义隆在位三十年,推行并发扬老爹刘裕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提倡文化,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开创了南北朝罕有的数十年盛世,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经济文化日趋繁荣,这期间被称为“元嘉之治”。
元嘉之治时期的刘宋
封狼居胥的大梦终难醒文治上刘义隆展现出了很强的潜质,但他并不想止步于此,不仅要做文帝,还要当武帝的刘义隆,像老父亲刘裕学习,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三次北伐运动,这才让其一手打造的元嘉盛世转瞬化为泡影。
430年,踌躇满志的刘义隆乘北魏与柔然交战之际兴兵征讨河南,反被北魏攻克洛阳等地,刘宋大败而回。
元嘉二十七年,刘宋经过二十多年的元嘉之治,国力昌盛国泰民安,这让刘义隆再次做起了”封狼居胥“的大梦,刘义隆大手一挥下诏北伐,靠着猛将薛安都等人的强势发挥,刘宋初战告捷直逼关中,大好形势下,不怎么懂兵的刘义隆因六十多岁的老将王玄谟的东路军惨败,急召前线大军回师守家。
刘宋诸军退却,北魏大军继而纵马南下如履平地,太武帝拓跋焘打造战船意欲越过长江天险,直捣建康(今南京)。
后因北人不善水战,又水土不服,拓跋焘这才在长江北岸骑马溜达一圈后悻悻北归。经此一役刘宋国力大损,刘义隆被迫遣使向北魏求和,此战让拓跋焘得以达成“饮马长江”的心愿,而想当武帝的刘义隆只落得“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时间来到了452年,正值壮年的北魏雄主拓跋焘惨遭弑杀,不死心的刘义隆再谋北伐,结果依旧是无功而返。
给逆子拿下一个第一转年,当了二十多年太子的刘劭(shào)与皇二子刘濬(Jùn)使用巫蛊之术诅咒刘义隆,仁慈的刘义隆起初并未过多追责,后来发现太子等人并未改过,就决定废黜太子,却又没有立即实施。
消息被刘劭得知,逆子刘劭起兵入宫将刘义隆残杀,刘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通过“弑父”手段夺取皇位的皇帝。
宋文帝刘以隆一生,继承延续其父宋武帝刘裕遗志,励精图治创造了“元嘉之治”盛世,于大争之世开了数十载太平,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一位有为之君,当得起“文”这一谥号,司马光也称其聪明仁厚,勤于为治。但其自身军事修为不够,数次发动北伐使刘宋国力大损,亲手葬送大好时局,中国历史的格局再次转为北强南弱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