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宋的皇帝,口口相传最多的就是那些宫闱秘事。
如孝武帝刘骏与生母败德辱行,与众堂姐妹翻云覆雨;前废帝刘子业蔑伦悖理强娶姑姑,和同母姐姐大搞鱼水之欢;还有一位就是喜欢欣赏群体裸露表演,还干出“借种”他人荒谬事的宋明帝刘彧。
刘子业
三哥的厚爱刘彧(yù ),老爸是刘宋第二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异母三哥是孝武帝刘骏。刘彧是不幸的,母亲去世让他成为了没娘的孩子,同时他也是幸运的,登基为帝的三哥刘骏待他不薄,还让自己母亲路太后抚养他。刘彧很会做人,鞍前马后的照顾太后,刘骏及路太后对刘彧很是偏爱。
刘宋一朝对藩王猜疑不断动辄杀戮,但刘骏对刘彧这个弟弟可以说相当不错,不仅让自己母亲抚养其成人,还予以要职,那刘彧又是怎么“报答”三哥刘骏和太后养母的呢?
刘骏
天崩开局,且看“猪王”的逆袭464年,刘骏一番托孤后驾鹤西去刘子业继位。权臣和幼主在权力的顶端拉扯不断,意欲亲政的刘子业将顾命大臣一一剪除后,又将目标对准了刘彧、刘休仁、刘休佑三位年长的叔叔。
为防患几位皇叔,刘子业就把他们囚于宫中,分别命名为“猪王”“杀王”“贼王”,又多次想除掉几人,都被机智聪明的刘休仁化解。
466年,刘子业再起杀机,结果反被刘彧收买了他的身边亲信骗杀,刘休仁当机立断迎立刘彧入宫称帝。实际上在刘彧废杀刘子业之前,江州长史邓琬已经联合各地,准备拥立刘骏第三子刘子勋为帝讨伐刘子业,但被刘彧抢了个先夺得帝位。
刘彧弑君夺位,使得各路宗室不满,刘子勋在邓琬拥立下登基,一纸檄文传檄天下,发兵征讨得位不正的刘彧,刘骏子孙据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八方尽反,刘彧的处境之难,可谓是天崩开局。
要说刘彧这个人是有些眼光的,面对困局,他大胆放权给富有韬略的弟弟刘休仁,让他都督军事率众平叛,提拔重用吴喜、张永、萧道成等人,历经近一年的多线战斗平定各地。这其中有刘彧的中央军将领指挥得当、士兵奋勇之功,当然也有刘子勋的义嘉军“神操作”之劳,不管怎么说,刘宋是重归一统了。
掀翻始祖的棺材板在这场内乱中,孝武帝刘骏的子孙也给刘彧带来了莫大的生存危机,战后刘彧果断听从了刘休仁的建议,将三哥刘骏的后代全部诛杀,可叹抚养刘彧长大的路太后与孝武帝一脉自此断绝。
内战虽以刘彧绝境反杀获胜告终,却着实沉重的打击了刘宋的统治,加上刘彧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骚操作,动摇了国本,终是给刘宋的灭亡埋下祸根。
内忧刚平,外患又至。天下初定,刘彧不听群臣劝谏,出兵数万震慑淮北一带,引发徐州刺史名将薛安都疑虑,以为刘彧是兴师讨伐于他,继而向北魏求援。北魏出兵救援与刘宋战于徐州,刘宋惨败积尸数十里。
双方鏖战数年,刘宋淮北之地尽数被北魏夺走,南北之争的态势从根本上攻守易形了。当初刘义隆元嘉年间三度北伐惨败,再加上如今祸乱,有此子孙,老祖宗刘裕的棺材板是压不住了。
刘裕
荒淫无道,为他人做嫁衣弑君篡位内乱不断,如果刘彧执掌天下励精图治好好经营,刘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不幸的是,刘彧走上了一条较历代昏君不遑多让的道路。
当时国家历经大乱,生灵涂炭,刘彧不管不顾大肆挥霍,纵情声乐不理朝政,亲小人远贤臣荒虐无道,致使刘宋朝堂腐化不堪,民不聊生。
比变态刘彧是认真的,他常常摆上宴席邀请群臣参加,推杯换盏观看女子一丝不挂的演绎。如果说这不够变态,下面这个足以震惊三观。
传闻刘彧男女之事无能,那百年之后千秋大业留给谁来继承呢?刘彧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借种”生子。他一边纳入刘姓宗王怀孕的妻妾,一边把后宫妃子佳人送到宗室王爷府中,生下的孩子都拿回来当自己的。
刘彧的上位本就缺乏合法性,名不正言更不顺,再加之肥胖的他身体一直不太好,这让刘彧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一旦自己长眠地下,那些强大的兄弟、权臣,保不齐会像自己一样,干出弑君之举,篡夺太子皇位。
一不做二不休,刘彧索性将那些助自己登上帝位的兄弟、重臣陆续斩杀,这里面就包括弟弟刘休仁、刘休佑和吴喜等功臣良将。刘彧此举有如斩断自己双臂为他人做嫁衣,使真正的有心人萧道成异军突起再无忌惮。
齐高帝萧道成
472年,三十四岁的刘彧病死,可以说在他的皇帝生涯里,刘彧只干了三件事,争权平叛、剪除功臣、尽情享乐,刘宋经刘彧一朝的折腾已是穷途末路,亡相尽显。几年后,萧道成接连残杀宋后废帝刘昱、宋顺帝刘准,篡宋建齐,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刘宋灭亡。
萧齐版图
明帝的谥号他真配吗刘宋虽实亡于刘彧,但有一些“盆子”也不能都扣在他头上。作为一个乱世之中的统治者,刘彧剪除宗室应该确有无奈,尤其是赐死能力强悍、深受拥戴的弟弟刘休仁。刘彧自己以藩王之身险遭刘子业处死,上位之路又是宗室弑君。
刘彧
当初刘休仁那一句孝武帝子孙宜尽早除之,强臣废杀幼主的画面,估计在刘彧的脑海中已经反复上演数次了,刘休仁等人之死也就不可逆了。
从草创基业的刘裕,到末代禅位的刘准,终刘宋一朝,相残相杀无休无止,已成死局。
刘裕
再说借种一事,应该又是以私德为切入点,添油加醋的手法了。刘彧与原配王皇后至少是生育了两个女儿,继承刘宋的萧齐对刘彧借种一事的描写是有意为之。这也不奇怪,刘宋皇帝普遍存在被抹黑的情况,例如那位文豪沈约,终其一生都在乐此不疲的丑化刘骏。
沈约
刨除被史书蓄意描述的不说,单纯从政绩上去看刘彧,也实在难想明白,执政上没什么建树与民无利的刘彧,谥号居然是明帝,庙号还是太宗。思来想去能解释的点,估计也就是他的号都是自己儿子给上的,沾了皇位正常继承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