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誉社长
李刚田 童衍方
顾问
吴静初 赵 熊 孙慰祖 崔志强 徐利明
郭 强 许雄志 范正红 高庆春 王宏伟 陆元峰
指导老师
沈继良 沈鼎雍 管凌 江继甚 张炜羽 蔡毅 李砚
社长
李 早
副社长
徐凤超 翁志强 李 卓 来炜烽
秘书长
来炜烽
序刀笔承古韵,方寸见乾坤。乙巳新春、湖上风来,让我们以敬畏之心,邀您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金石之约。
篆刻,是镌刻于方寸之间的文明密码,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融文字之美、金石之坚、匠心之巧于一体,以一刀一笔勾勒山河气象,以朱白相映传递文化精魂。正如陈振濂先生所言,篆刻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基因,而湖上印社的诞生,正是西泠文脉的延续与升华。我们以刀为笔、以石为纸,搭建起传承与创新的桥梁,让印学精神在交流中焕发新生。
社长李早先生曾言:"不问何所至,但问耕耘否。"湖上印社的社员们,正是秉持这样的初心相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对篆刻艺术的赤诚热爱而同行;他们以刀石对话历史,以方寸丈量文明,在传承中求索,在切磋中精进。每一方印章,不仅是技艺的凝练,更是匠心的独白,是对"金石永寿"的当代诠释。
今日,我们借网络之翼,将社员们的潜心之作呈现于方寸屏幕之间。这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亦是对未来的期许。愿这一方方朱白印记,能让更多人触摸中华文化的肌理,感知篆刻艺术的魅力;更愿湖上印社成为一盏明灯,照亮印学传承之路,让千年金石之声,响彻时代长空。
刀石无界,匠心永传。让我们携手同行,以方寸之印,刻写文明的新章!
——湖上印社

西泠印社社员 湖上印社指导老师
江继甚1963年出生,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汉画学会会员、山东印社社委会委员、《中国篆刻》杂志学术委员、《印道》杂志编委。酷爱金石书画、诗文;发表金石书法、篆刻500余件。论文五十余万字。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并获奖。2000年后,专心从事汉代画像石及金石学的研究并受聘到杭州师范大学汉画馆常务副馆长、研究员 。
出 版
《印坛点将.江继甚》
《汉风楼藏汉画像石选》
《名人题汉画像石选》
《当代篆刻名家石刻论语》
《论语精句篆刻集》
《走进汉画》
《汉风楼夜话》
《济宁汉画像》(上下卷)
论 文
《汉画像与篆刻美学初探》
《南阳汉画中的点线语言》
《汉画像题榜艺术》
《汉画像线条艺术浅析》
《从四川画像砖看汉代饮食文化》
《武氏祠题榜书法研究》
《狼山·屯汉画题榜》
获 奖 入 展
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
百年西泠中国印篆刻海选进入总决赛
全国篆刻艺术展览(获金奖)、
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书法篆刻双入选)
全国第六届中青展
全国第八届中青展
全国第届四届篆刻艺术展览
首届国际篆刻艺术展览
全国第三届书坛新人展览
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展
江继甚作品
千泉奔涌成佳酿

为国以礼

笃信

大欢喜

勇者不惧

古滕殷氏


佛造像

佛造像

疾风知劲草


心随长风去

一池云锦清酣

江山如此多娇

佛造像

佛造像
左手汉画,右手金石:一位跨界“破壁者”的学术生涯——从山东嘉祥到西泠孤山,“拓片狂人”江继甚的三十年求索
若将中国传统艺术比作江湖,江继甚大概是那位身背拓片、手持刻刀的“侠客”。他生于孔孟故里山东嘉祥,却以杭州为第二故乡,在汉画像石的斑驳纹路与篆刻方寸之间,劈出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2023年,他的一场《方寸之间 印石人生》展览引爆网络,网友惊叹:“这哪是刻章?分明是刻下了半部汉代史!”
江继甚的“江湖地位”,源于他对汉画像石与篆刻美学的跨界融合。作为杭州师范大学汉画馆常务副馆长,他三十余年如一日“泡”在汉代石刻中,从《济宁汉画像》的恢弘编纂到《汉画像与篆刻美学初探》的学术突破,他硬是将冷门的汉画研究“刻”进了篆刻艺术的DNA。2021年“邹鲁流风”济宁西泠六家展上,他的《宠为下》印作以汉画题榜笔意入印,被同行评价为“让石头开口说汉代话”。更绝的是,他竟从四川画像砖的庖厨图中提炼出“饮食文化线条美学”,论文一出,连美食博主都跑来蹭热度:“原来火锅的摆盘美学老祖宗早就玩明白了!”
这位西泠印社社员最“出圈”的,莫过于把《论语》刻进石头里的“神操作”。2006年出版的《论语精句篆刻集》,让孔夫子的哲思在印面上复活:一方“君子和而不同”,他用错落刀法表现思想的碰撞;一句“一灯传岁月”,蚕头雁尾的隶书边款仿佛能听见更夫打更的悠远回响。有藏家戏称:“别人集邮他集圣贤,这波文化带货我服!”
若以为江继甚只是个书斋学者,那就错了。2017年在杭师大“真人图书馆”活动中,他笑着回忆青年时代:为拓一方珍稀汉画,他差点从坍塌的墓室横梁上摔下;为求教启功先生,他抱着拓片在京城胡同蹲守三天。这些带着土腥味的往事,让网友直呼“比盗墓笔记还刺激”。更绝的是,他竟把这份“玩命精神”化作温情——2008年向上海图书馆捐赠毕生珍藏的金石拓本时,他说:“这些不是古董,是祖先发给当代人的微信,我们得帮忙‘转发’。”
当短视频侵蚀注意力,江继甚却用刻刀在石头上凿出流量密码:他的《汉风楼夜话》小红书账号里,既有学术大咖的题赠墨宝,也有教年轻人刻“绝绝子”网络热词的趣味视频。有人问他如何看待艺术家的“网红化”,他摸着汉画拓片上的车马纹笑道:“汉代工匠在墓室里画外卖小哥(《庖厨图》),不也是想被‘点赞’吗?关键要看千年后,你的‘作品’还在不在说话。”
这位“金石骑士”,依然在方寸之间续写着他的江湖传说——用最古老的技艺,回应最现代的叩问。

编辑:兰洪海
审核:来炜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