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60岁,如何科学补钙?医生详解:这三点比晒太阳更重要

大斌无病科普 2025-03-22 03:51:2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骨质疏松症防治科普知识手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中老年健康管理与饮食指导》

60岁以后,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常常会慢慢变成困扰。比如,有的人发现自己稍微摔了一下,骨头竟然断了;有的人觉得腿脚变得无力,走路都不敢用力。

甚至还有人会因为晚上起夜不小心滑倒,结果竟然躺在病床上好几个月。这些情况,究其原因,其实很大可能和“缺钙”有关。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缺钙吗?多喝点牛奶不就行了吗?”但事实上,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缺钙是个长期的过程,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一下子就表现出来,而是悄悄地侵蚀着你的骨骼、身体和生活。

当骨骼里的钙质一点点流失,你可能并不觉得疼,但它已经让你的骨头越来越脆,身体越来越虚弱了。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缺钙到底会让人怎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其实,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骨头变脆,容易骨折。

有些老人只是稍微磕了一下手腕,结果却要住院打石膏;还有人弯腰搬了个重物,腰椎就塌陷了。这些情况听起来很可怕,但其实它们在中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

还有一些人会觉得腿抽筋越来越频繁,晚上睡觉时小腿突然一阵剧痛,痛得人瞬间清醒过来。这些可能也是因为钙质不足,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那么,为什么人到了60岁以后,钙质流失会变得这么严重呢?

其实,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年轻时候,我们的身体有很强的能力吸收和储存钙质。

但随着年龄增长,骨骼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变慢,再加上很多人上了年纪后胃口不好,饮食中摄入的钙本来就少,身体吸收钙的能力还会进一步下降。

特别是女性,绝经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骼中的钙质流失速度会加快得多。所以,不少女性在50岁以后,骨密度会明显下降,骨质疏松的风险也比男性高得多。

除此之外,生活方式也会影响钙质的流失。比如,有些人喜欢喝咖啡或者浓茶,这些饮品中的成分会让身体更容易排出钙。

还有些人爱吃咸的东西,高盐饮食不仅伤害血管,还会让肾脏把更多的钙排到尿液里。长此以往,身体里的钙就越来越少了。

当然,不仅仅是饮食,运动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退休后活动量减少,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玩手机,骨骼得不到足够的刺激,钙质的代谢也会变得更慢。

而阳光对钙的吸收也起着关键作用,很多人不爱晒太阳,身体就无法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钙的吸收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60岁以后,补钙到底该怎么做呢?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晒太阳。阳光确实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但光靠晒太阳是不够的。补钙最重要的还是靠吃,靠科学的饮食结构。比如,多摄入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像牛奶、酸奶、芝士这些乳制品,就是钙的好来源。

很多人年纪大了以后肠胃不好,喝牛奶容易胀气,那也可以选择一些低乳糖或者乳糖分解的乳制品。此外,豆腐、芝麻酱、小鱼干等食物也含有丰富的钙,平时可以多吃一点。

除了吃,适当的运动也很重要。每天坚持一些简单的负重运动,比如快走、爬楼梯或者做一些轻度的力量训练。

这些运动不仅能让骨骼变得更强壮,还能改善平衡能力,降低摔倒的风险。有些人觉得年纪大了不敢运动,其实运动并不是越激烈越好,关键是要坚持和适度。

比如,每天早晨慢走30分钟,这样的运动不仅利于骨骼健康,还能增强心肺功能。

当然,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一些补钙的营养品,比如钙片、钙剂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补钙也不能盲目,过量的钙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所以,补钙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补钙计划。

不补钙会怎么样呢?其实,骨质疏松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骨折。骨折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个小伤。

有些老人因为一次股骨骨折,长期卧床,结果引发了肺炎、褥疮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一百天”可能会变得更漫长。

所以,想要避免这些问题,早预防早行动才是关键。

平时多关注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去医院检查骨密度,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如果发现骨密度已经下降,也不要慌张,科学补钙和适度运动可以帮助改善。

其实,缺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忽视。60岁之后,补钙不仅仅是为了防止骨折,更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让自己老得更健康、更有活力。

记住,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而是我们一点一滴努力的结果。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补钙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愿所有人都可以在晚年享受一个强健的身体和无忧的生活。

1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