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
01
相信各位小伙伴,或多或少参加过各种形式的美食节,当人闲来无事又嘴馋的时候,那诱人的食物香味和热闹的烟火气,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不过坊间对美食节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虚高的价格,以及路边摊贩们短斤缺两的通病。
最近在浙江海宁,就发生了一件让人非常无语的事情,一名顾客在美食节上买了个糖炒栗子,却差点被诬陷成了“抢劫犯”。
原来,这名顾客是一位测评博主,当天为了测评美食节上的美食有没有短斤缺两,特意自带了一个电子秤。
他在一个卖糖炒栗子的摊位上,买了两斤栗子,付钱之后,老板将栗子交到了他手上。
此时博主从口袋里拿出了电子秤,跟摊主说:“我试一下你的秤够不够”,说着就动手上秤。
摊主没预料到顾客会来这么一出,估计是心虚过头了,电光火石之间,做出了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动作:把测评博主手里的栗子一把打到地上。
博主愣了半秒,随即反应过来,质问摊主:“你干嘛?”
摊主此时大概已经上头了,扯足了嗓门骂了一句脏话,反问博主:“少你两个板栗怎么了?”
坑人还坑得那么大条道理的,估计大家也是第一次见,然而这还没完,接下来,摊主大手一挥,把一个装板栗的大铁盘掀翻,板栗纷纷砸到博主身上,随即滚了一地。
博主被砸懵了一秒钟,那边的摊主却高呼:“(你)把我吃的东西扔掉。”
“打劫了,打劫了,看他打劫了。”
幸好博主准备周全,事先安排了助手在旁边拍摄,把这荒谬的一幕清清楚楚地拍了下来,否则还真不知道哪儿找理去。
毒鸡汤
工作人员闻声而来,后来警察也来了,美食节直接被叫停,大家从录像中看到了事件的真相。
至于后续是如何处理的,博主本人没有细说,只说“按照正规的消费权益保护法,该退赔的退赔了”,估计大的惩罚没有,摊主赔了点钱就和解了。
这件事情上责任最大的,自然就是短斤缺两还无理取闹的摊主,但想深一层,涉事的美食节在当地规模算是挺大的了, 也有很多当地的游客造访。
这样一个活动,连商家的一把秤都没管好,可想而知监管有多松散,摊主倒打一耙固然荒谬,但这种荒谬,何曾不是建立在认定不会受罚的“自信”上面的呢?
谁助长了这种自信,谁才是原罪,不用多说,懂的都懂。
02
说起美食节,不知道大家的印象如何,就我而言,以前还是会凑凑热闹的。
但去多几次之后,发现同质化非常严重,不管是在哪里,名目、风格如何,卖的“美食”其实大同小异,左右不过各种肉串、不太新鲜的铁板海鲜、毫无特色的糖葫芦和栗子,以及让人一言难尽的果汁和雪糕等等。
一次半次还图个新鲜,逛多了就腻味了,而且美食节上的东西价格普遍比常规小店还高,一圈下来,肚子还没填饱,钱包就已经缩水了一大半。
但你说美食节没意思,干脆都别去了,主办方也别办了吗?
那也不行,尤其在如今经济下行大环境下,这些“美食”是为数不多的还能刺激实体经济的存在,所以管你是真美食还是路边摊,各地还是乐此不疲地举办着一个又一个的美食节。
当然了,如果只是贵和同质化严重,美食节还罪不至死,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美食节每次都以地方的名义举办,消耗了当地的公信力和口碑,但爆出来的毛病,却一个比一个严重。
短斤缺两算是通病,不同于市场或超市,美食节本质上就是路边摊大集合,所以通常是不会放公平秤的。
再加上市场监管的角色接近隐形,对很多商家来说,不短斤缺两考验的是个人的良心。
结果显而易见,随便在社交媒体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很多普通网友吐槽自己在美食节上被坑的经历。
更让人担忧的,是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问题,很多美食节看着高端大气,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对商家以及他们的产品做审核。
再加上很多摊位本身是露天的,缺乏洗刷设备,最后出来的结果就是“美食”的卫生条件堪忧,游客吃坏肚子的例子比比皆是。
前几年,就有网友爆料过所谓“国际美食节”的脏乱差内幕:
前一天卖剩的东西,第二天过一遍油接着卖,所谓的椰奶就是香精兑水,用的还是极其脏污的塑料桶。
而且摊贩们并没有收拾残局的意识,每每举办完活动,留下来的就是一地垃圾,清洁阿姨原地风中凌乱。
不难看出,很多所谓的美食节都是虚有其表,名头打得响,实际上不管是摊贩的综合素质,还是主办方和官方部门的监管,都做得非常不够。
诚信问题不能指望个人道德,官方如果是真的想用美食来刺激当地经济,就必须要认真思考,下一步该如何管?
03
对官方来说,地摊和小店管理起来固然是有难度的,但这是否就代表着干脆撒手不管呢?从去年到今年以来的几个地方大网红,相信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大家可能也深切体会到,这两年社交媒体主打的是一个接地气,爆火的基本全是小众且便宜的地方,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美食,比如淄博烧烤、尔滨冻梨,以及新晋网红天水麻辣烫。
对于这些地方来说,突然涌进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中肯定也有一些商家想浑水摸鱼。
但最后证明,这些地方始终hold住了形象,并没有出什么因为宰客而影响口碑的事情,那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官方足够重视。
比如去年淄博烧烤火的时候,市场监管部门几乎每天都会到网红店铺巡查,严防宰客现象,严肃的态度让商家也产生了责任感,纷纷自觉遵守规则。
年初的哈尔滨,有一位出租车司机抱着侥幸的心理宰客,多收了几十块钱,结果很快就迎来官方部门的重锤出击,停运15天,锁定从业资格证六个月,连带整个出租车公司都要整改。
有了这些雷霆手段,才有大众的自觉,以及发自内心的和谐和尊重,所以问题的本质非常清晰,不是不能管,而是取决于官方有没有决心去管。
至少从现实中很多例子来看,各地的官方部门还是处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管得不情不愿,出事还是和稀泥为主。
以文章开头的那名摊主来说,行为已经超出了赔付的程度,如果真的有心想管,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标准,算不算寻衅滋事、诬陷和故意伤害?
就算不上升到这个高度,单纯从经济责任和市场监管的角度来说,短斤缺两,依法可被判处三万以下的罚款,以及责令改正。
摊主是赔了顾客的栗子钱,但有按这个标准交了罚款了吗?监管部门又有没有对摊主以及其背后的公司(如果有的话)做什么限制和处罚呢?
市场监管,并不是说只有像淄博和哈尔滨那样大火了之后才监管,魔鬼藏在细节中,最让人在意的,还是日常的一宿一饭,是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人。
建议淄博和哈尔滨的监管在全国铺开,也建议各种魔幻的美食节消停一点,把最基本的诚信问题理清了再营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