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小西
1968年4月,程潜的追悼会上,花圈上的挽联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国民党一级上将、新中国首任湖南省省长,在86岁时高龄走完了一生。

妻子郭翼青一身素衣站在灵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丈夫中山装左胸口袋的轮廓,那里藏着一块怀表,表盖内侧刻着“1949.8.4 19:03”,这正是程潜长沙起义通电的时间 。

周恩来总理步入灵堂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当时正处于特殊年代,许多起义将领的家属都遭受了冲击。

程潜妻子郭翼青突然抬头,声音颤抖地问出压抑多年的心结:“总理,程潜……到底算什么人?”

周恩来沉吟片刻,一字一句道:“程潜先生是革命干部、革命前辈,是我们重要的同志!”
弃笔从戎1882年,程潜出生于耕读之家,16岁考中秀才,他本可沿着科举之路平步青云。
然而1900年八国联军的炮火轰开了国门,程潜在岳麓书院写下“书生空谈误国”后,撕毁经书,徒步三百里投考湖南武备学堂。

1903年放榜日,他以文武成绩都位居榜首,次年他被公派到日本振武学校留学 。在东京,他剪掉辫子,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
1908年归国后,他秘密联络长江流域反清势力,假扮商贩,用茶叶篓子偷运枪支。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他率敢死队冒死夺取龟山炮台,用火炮轰退了清军的反扑。孙中山曾拍着他的肩感慨:“颂云之勇,可抵十万雄兵!”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程潜遭袁世凯通缉,乔装成渔民沿湘江逃亡。船行至洞庭湖时,追兵的火把已映红水面,他纵身跃入湖中,靠芦苇管呼吸才躲过搜捕。
反对内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当时程潜任北伐军第六军军长。蒋介石密令他交出军中共产党员名单,他将文件付之一炬,连夜放走林伯渠等百余人。

为此,他遭蒋软禁于南京,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才被释放。这段经历让毛主席后来评价:“程颂公几起几落,却从未被打倒,是个有风骨的人。”

抗战期间,他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兰封会战。1938年5月,日军土肥原师团猛攻开封时,他亲赴前线,用望远镜观测敌阵,子弹擦耳而过仍镇定自若。士兵们传说:“程长官往战壕一站,鬼子的炮都要打哆嗦!”
长沙起义1948年的长沙绥靖公署内,程潜的烟灰缸总是堆成小山。蒋介石催他“剿共”的电报一封接一封,而中共地下党李明灏带来的密信,正静静躺在抽屉底层。

某夜巡视城防时,他突令司机转向岳麓山,在山顶看着对岸零星的灯火,对副官叹道:“这万家灯火,禁不起战火啊。”
1949年3月。他秘密约见章士钊,托其带话给毛主席:“我愿效法傅作义将军。”

为表诚意,他将珍藏的《孙中山手札》交给中共特使,其中夹着武汉会战时的日军布防图,这份旧档案竟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意外作用 。
8月4日通电起义当晚,程潜特意换上中山装,将中正剑锁进保险柜。副官回忆,他反复抚摸剑鞘上的青天白日徽,最终叹道:“今日之后,怕是再不能佩此物了。”

而在北京香山,毛主席得知消息后,立即吩咐厨师准备辣椒炒肉:“颂云兄是湖南人,接风宴不能少了家乡味!”
新中国的建设者1949年9月,程潜的专列驶入前门车站时,月台上的场景让他热泪盈眶,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等人悉数到场,群众举着的“欢迎程潜将军”横幅绵延半里。

新中国成立后,程潜任湖南省长,他力推荆江分洪工程。1952年夏天,70岁的他顶着40℃高温巡视工地,中暑晕倒前仍嘱咐:“大堤合龙时,记得给我留把铁锹。”

工程竣工那天,他坚持要喝长江水泡的茶,笑称:“这是老百姓的汗水,最是清甜。”
结语追悼会上,周总理的评价绝非虚言。程潜书房的《养复园诗集》里,夹着1956年毛主席的亲笔信:“颂公治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国民党党史馆的机密档案中,至今保存着蒋氏父子对他的最后评价:“虽为叛将,不失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