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兴起,在经过多年混战后朱元璋成为了最后的获胜者,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人顺利地坐上了皇位。虽说朱元璋当前已经称帝,但他还并没有统一整个国家,福建以及云贵等地还是在元朝的手中。
在中国的西北元朝势力中,有两个人是值得一说,一人是王保保,另一位是李思齐,不过李思齐最后选择投降朱元璋。李思齐的运气确实算不上好,他投降没几年就逝世了。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朱元璋还亲自去到李家祭拜。
李思齐的夫人和小妾都跪地哭泣,只有一个小妾不哭,朱元璋对此也觉得奇怪,朱元璋走后就听说这一位小妾自缢而亡了,这是怎么回事?
一、心中不满故事的开始还要从元朝末年说起,在元朝的统治之下整个中原可以用民不聊生来形容,社会对普通百姓的压迫让大家连最简单的生存都做不到,在这重压之下,百姓们也很快就揭竿而起了,起义军也是层出不穷。
在这些势力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红巾军”了,红巾军是起义军中佼佼者,并且它已经对元朝的统治造成了实际的威胁。元朝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很快就开始组织镇压活动,各地官员也都运动起来。
在河南罗山县的典史李思齐很快就和当地的一个很有声望的名士察罕帖木儿联手开始镇压红巾军。察罕帖木儿也就是影视剧《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父亲。这两人联合当地的地主豪绅很快组织起来了一支军队,并且很好地守卫了罗山。
李思齐也因为有功很快就被升官了,同时得到晋升的还有察罕帖木儿,之后两人继续奉命镇压起义军。不过这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相比就少了一些运气,看名字也能够看出察罕帖木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蒙古人。
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之下,蒙古人向来是看不起汉人的,察罕帖木儿也是这样。因为他在当地经营的很好,于是周边的山东军阀就想要来投靠他。山东义军的首领田丰和王世诚两人都是汉人,察罕帖木儿对他们本就没有好感,看着他们来投降更是看不起。
看不起就算了察罕帖木儿还将自己的不屑表现出了出来,田丰也不是能受冷眼的人,气愤之下田丰等人设计将察罕帖木儿给杀了。察罕帖木儿虽说没有儿子,但他有一个义子——王保保,王保保一看自己的义父被杀,肯定是不可能咽得下这口气的。
他想要为义父报仇,因为他是察罕帖木儿的养子,是以他很快就被将领们推举为了新一任首领,大家都叫他“小总兵”,王保保在稳定局势后,就带着大军去攻打田丰给父亲报仇了。
虽说田丰固守不出,但王保保也是有办法的,后通过挖地道的办法攻城,成功杀了田丰和王世诚两人。
在为父报仇后王保保在军中的声望也到达了空前的高度,在这有一个人不高兴了,此人就是前文提到的李思齐。根据前文的描写也能够看出李思齐和察罕帖木儿并非是上下属的关系,他和察罕帖木儿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并且李思齐本人比察罕帖木儿还大几岁,在察罕帖木儿被杀后他本以为以自己在军队中的声望能够得到察罕帖木儿的势力,但让人没有想到这军队竟然都落到了王保保的手中,让一个小辈压在自己的头上李思齐肯定是不好受的。
之后的一件事更让李思齐觉得难以接受,王保保向来是一个骄纵的人,他本就有才,恃才自傲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他对自己父亲这个合作伙伴却也是同样的轻狂。
不久后王保保领兵去到河南对抗朱元璋,此时南方都在朱元璋的手中,北方大半土地依旧在元朝的手中。
朱元璋对此也很是重视,当即就派遣徐达去对抗王保保,第二年王保保却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他保留实力,让李思齐去和朱元璋对抗。这两方势力折损对他都是有好处的,可以说他的想法是很好的,但他却忘记了李思齐也不是以那种能够被他使唤的人。
在收到王保保的调令后李思齐简直是怒不可遏,他没有想到王保保竟然敢这样无理,史料中记载:“汝父进酒犹三拜,汝于我前无立地”翻译过来就是你的父亲都要给我敬酒,之前你都不配站在我面前。
虽说元朝可能没有接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即使在元朝王保保此举也确实是轻狂,气得李思齐当即就将王保保的调令给撕了,并且继续和张良弼一起准备占领关中。不久后朝廷也给李思齐下了调令,被之前那一遭弄得,李思齐当前是谁的话都不听了。
二、奉命劝降但随着朱元璋建国称帝,李思齐在战场上的局势也很不客观,上文提到的张良弼大营都被明军放火给烧了,在面对朱元璋追兵的时候李思齐不得不仓皇而逃,看着自己的主将都逃走了,剩下的那些军队也都没有什么士气了,纷纷向朱元璋投降。
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思齐当前也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朱元璋当然是想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李思齐的,于是就让人给他送去了招降书,其实李思齐是心动了的,但他的养子却劝他再挣扎一下,毕竟还可以向北,实际上不过就是投降的时间又晚了一年。
第二年当徐达的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李思齐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当即就开城投降了,让他为元朝殉国也是不可能的。朱元璋对他也算是优待将他封为了江西行省右丞,朱元璋的多疑也是公认的,朱元璋并没有让他去地方上任而是让他待在京城中,毕竟怎么都是一个降臣。
当前朱元璋唯一棘手的敌人就只剩下王保保了,对王保保朱元璋也是很欣赏的,他想到得到王保保这一员大将。众所周知朱元璋在之后多次给王保保去信劝他投降,但都被他拒绝了。
洪武九年之际,朱元璋让王保保的旧部和李思齐一起去劝降王保保,李思齐和王保保的之前的关系并不算好,但君命不可违,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思齐这一次去就没有能回来。这边王保保看着自己的旧部竟然投降了自己的敌人,还有这一位名义上的“大爷”李思齐心中也很气愤。
三、奇怪王保保当然也是维持了表面的和平,他热情地款待了两人,但在宴会上他就毒杀之前的下属,不过对李思齐他却很友好,甚至还派遣了一队骑兵将李思齐人送回去,其实早在见到这两人的时候王保保就已经有了杀心。
在到达边境的时候这一支骑兵忽然拦住了李思齐一行人,因为是劝降是以李思齐这一趟根本就没有带多少人。骑兵拦住他后就表明了王保保的意思,要李思齐留下一样东西再走,李思齐也没有反应过来,当即就表示自己来的匆忙没有带什么礼物。
为首的骑兵却拔刀对着李思齐,表示李思齐要想走也可以,留下一臂再走。听到这话后李思齐大惊失色当即就向后退了一步,但他依旧被王保保的骑兵围住了,无奈之下的李思齐只能斩断自己的一臂才得以离开。
因为失血过多李思齐刚刚入关就因身亡了,得知这件事的朱元璋也十分感慨。但再怎么说这两人的死也是因为执行他的命令,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去吊唁一下。在去到李思齐家的时候朱元璋发现了一件事。
李思齐的妻子和小妾都痛哭不已,只有一位小妾跪在地上没有一滴泪,从其他小妾的谩骂声中朱元璋得知这一位小妾是李思齐之前最宠爱的一位小妾。但毕竟李思齐已死,这也算是他们的家务事,朱元璋也不便于多管于是就离开了。
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就听说了这一位小妾自尽身亡的消息,她追随李思齐而去了,朝中大臣和朱元璋无不感慨。
结语对于她的忠贞朱元璋也很是动容,还特意下令将她封为“淑人”善待了她和李思齐的几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