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那副三眼花翎何等珍贵?两百多年来,只有七个人得到过这个称号,连和珅都没有

董帅帅说历史 2023-05-12 08:52:47

古代的官员,大多是为国效力,为民造福,毕生的心愿,就是为民谋福利。他要的不是财富,也不是地位,他要的只是三眼花翎的认可。在古代,三眼花翎就像是现在的共和国徽章,代表着无上的荣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可是,清代两百年来,只有七个人拥有了三眼花翎,他们是怎么得到的?究竟该怎样确定花翎的具体授予?

试析“顶戴花翎”之由来。相传,清代开国皇帝努尔哈赤,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在逃跑的时候,遇到了一大片的乌鸦。后面的士兵越来越近,密密麻麻的乌鸦把努尔哈赤团团围住,再也看不清他的身影。因此,追兵只能看到一大片黑压压的一片,却找不到努尔哈赤的踪迹,反而给了努尔哈赤一线生机。临走时,努尔哈赤信誓旦旦的说,如果有一天他身居要职,一定会把乌鸦放在他的头上。到了努尔哈赤建国的时候,他命令大臣们都要带上一根羽翎,到了最后,就形成了头上插着一根羽翎的习俗。这些羽毛,不仅仅是用来装饰帽子的孔雀毛,更是一种荣誉。

花翎也分三六九等,蓝色的比较常见,一般都是在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才会戴上。在清朝,五品以上的官员,都会有孔雀羽毛,六品之下的人,都会穿着褐色羽毛和蓝色羽毛。花翎有三种,分别是一眼花翎,二眼花翎,三眼花翎,根据眼睛上的纹路数量来区分,数量愈多越稀有,所以在清代两百年内,只有七个人拥有三眼花翎。古时候人是分为三六九等的,虽然武林中有一句话,叫做“英雄不问来历”,但有些时候,出生就是罪过。一眼花翎,要到了五级以上,要在满洲人的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中,方可得到。二眼花翎,只能是皇亲国戚,三眼花翎,必须是皇族子弟,才能获得。这仅仅只是一个职位的条件,还需要在某个方面做出过杰出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二十一”花翎。“二十一”花翎就是七个人得到三眼花翎,一共有21个眼晕。一个是傅恒,他是满洲镶黄旗的世家子弟,他的妹妹是一位皇后,因此他是三眼花翎的获得者人选。

只要他忠心耿耿,安分守己,那么他就可以一飞冲天,获得花翎。这也是为什么在金川和准葛尔的战争中,他表现出色,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原因,三眼花翎应该是属于他的。第二个福康安,是清代的武英堂大学士,也是满洲镶黄旗人傅恒的儿子。他化解了廓尔喀之乱,苗疆也因为他的计谋而消弭于无形。金瓶掣签,也是他一手策划的,对全国的团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三眼花翎是必须的。第三个就是和琳了,也就是和珅的弟弟,论起名声来,和珅可比和琳要响亮多了,毕竟他可是出了名的贪官污吏,如果不是他自己作死,以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得到了皇上的宠爱,或许还能得到一个三眼花翎。和琳是和珅的兄弟,曾经有过“扶天扶地,扶太阳之手”的美誉。和珅为自己的弟弟打前站,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弟弟顺行打下基础。和琳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平息廓尔喀之乱,平息贵州与湖南苗族之乱,并为西藏之变法建言。因此,清帝赐给他三眼花翎。

第四位是长铃,蒙古正白旗人,曾镇压过张格尔的叛乱,维护了边疆的和平,后来还参与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所以三眼花翎,实至名归。第五个就是禧恩了,他是多尔衮的后人,因为他的父亲皇上赏赐禧恩二眼花翎。后来禧恩统帅大军,镇压广西瑶族土匪,协助广西提督李鸿宾击溃土匪,使各土匪归降,禧恩因其在中日大战中立功,攻城拔寨,赏其三眼花翎。第六位是李鸿章,李鸿章是清末著名大臣,经常出现在洋务运动中。他跟随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之乱,参与了洋务运动,组建了“北洋海军”,力主自强不息,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他最杰出的事迹,就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与各国交涉,赢得了“马关功臣”的美名,且不说最后的胜负,单说他能在那样的重压下,与诸位大学者唇枪舌战,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然后他的花翎上也多了三道眼晕。而最后一个出场的,则是受到了儒学熏陶,拒绝异域文明,崇尚尊王攘夷之道的徐桐。他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某种偏激和坚定的排外心理,让他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因其在侵略中国战争中的功绩,被皇上赏赐三眼花翎。三眼花翎的另一个含义,便是立下赫赫战功。这一点,绝对不能用别的东西来代替。

花翎落入凡尘的原因。在清代前期,花翎不但代表了官阶,而且还代表了一个人的政绩。也就是这种象征性的东西,才让上面的人难得赏赐,才让下面的大臣们抢破头。康熙时期,清代名将施琅曾带兵收复了台湾,并对台湾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论功劳,康熙帝想给他封侯,他却是面不改色,除了花翎之外,什么都不肯要。花翎在清代有着特别的身份,所有的皇亲国戚都以它为荣。不过,世事难料,在清代后期,花翎沦为商品,最多也就是几千两银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封建主义的弊端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主义的缺陷渐渐暴露出来,大清王朝开始走向灭亡,于是,大清王朝就将目光投向了这位名媛。花翎贱售,从最初的数千两,变成了数百两。明明是高高在上,结果却变成了一件肮脏的货物。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