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学毕业扎根农村,后来担任吉林副省长,59岁当副总理,今年79

晓雨历史观 2023-08-11 10:33:07

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无数革命先辈的付出,他们用鲜血铸就了新中国;新中国后的发展也离不开无数领导干部,他们把毕生心血投入到国家中,回良玉便是其中一位。

一、童年生活贫困,年纪轻轻便打工补贴家用,学成后进入基层

回良玉,1944年出生在抗日战争后期。他的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在家照顾孩子,他一家人口众多,共有6个孩子,衣服都是新的给老大,穿旧了再给剩下的孩子,缝缝补补直到彻底不能穿了才会扔掉。

吃的更是大家平均分,一个人下来根本吃不了多少。这样贫穷的生活让回良玉从来没有吃饱穿暖过,并且为了补贴家用,他很小就要打工,每天上学前先挨家挨户送牛奶,早上很早就要起床准备,晚上回到家后还得帮父母干农活。

贫穷的生活带来苦难的时候,同样也磨练了他的意志,让他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在政坛上,他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明白了人民群众的辛苦,为后半年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家庭贫困,但父母对回良玉的学习并没有落下,他的父母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于是在父母支持下,他努力学习一路进入吉林农学院。

大学期间,他依旧刻苦努力,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县里的农业局开展基层农业工作,那个时候国家正大力发展农业,回良玉作为基层科员,深入农村了解群众情况,为农民办了很多实事,他的努力也获得组织认可,后来成为了农业局副局长。

二、坚守农业岗位,无论何时都心系人民

很长一段时间,回良玉都坚守在自己的农业事业上,他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农民办了很多实事,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视野也变得更加开拓。后来回良玉从农业部转向其他部门,统筹协调能力又得到提升。

当然在特殊时期,回良玉也曾蒙受过冤屈,被下放到干校参加劳动改造,那段时间日子并不好过。不过一年后回良玉的名誉恢复重新回到了榆树县革委会工作。

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回良玉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依旧保持着认真踏实的态度,对于那段经历,他从不抱怨,反而把它当作自己成长的一部分。

1977年回良玉在吉林省农业局工作,这一年他年仅33岁。年纪小不代表能力不行,他严谨好学,勤奋工作,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后面10年的时间他又在省农牧厅委农工部等地任职,在每个岗位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价值。

1987年回良玉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成为吉林省的副省长。无论职位怎么变化,回良玉与人民在一起的心从来没有变,一直把人民放在首要位置。

他站到那个位置,依旧觉得自己没能做到让群众满意,他想让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加富有,想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不再品尝自己曾经的苦楚。走到这个位置,回良玉经常去到工地和农田观察人们的生活形象,收集人们的意见改进工作,为家乡付出了很多。

三、进入政坛,专注扶贫工作,退休后依旧关注国家大事

1994年回良玉又被调到了安徽省担任省委书记,1995年成为安徽省省长。1998年前往江苏任职,在一年又一年的地方工作中,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受到了党组织的重视。

到了2003年,回良玉的政治生涯到达最高点,成为国务院副总理,虽然工作忙碌,但他依旧不忘人民,经常会走到基层,观察人们的生活情况,尤其体验贫困人口的生活,为他们付出更多。

而且他去到每处地方都会召开专项会议,坚持把扶贫任务落到实处。可以说回良玉真正把自己和人民绑在了一起,走到哪里都心系人民。

2013年,回良玉从职位上退休。工作了几十年的他终于可以停下来歇一歇,不过他依旧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会通过新闻讲座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发展情况。

现在的回良玉已经79岁,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没有辜负党和人民,一直兢兢业业。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是人民爱戴的好干部,值得大家学习。他在岗位上做的工作,也让更多人不再体会他曾经童年时贫困的苦楚,我们不能忘记他。

0 阅读: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