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的一生中他阅人无数,为国家亲手提拔起了一批有能力的后继者,其中华国锋就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与主席完全可以用亦师亦友来形容。
身为老一辈革命家中较为年轻的那个,当年华国锋因为能力出色得到主席重用,二人结下了深厚情谊。受命以来他丝毫不敢懈怠时刻谨遵教诲,甚至还在退休之后定期来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当华国锋最后一次来到纪念堂时,他说了14个字令在场人全部潸然泪下。
一、参加革命之路华国锋是农民家庭出身,他从小就非常聪明伶俐。家里人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凑出钱来供他去读书,想要其之后有所作为。
后来因为战乱,再加上日军大兵压境山西,正在读书的华国锋毅然决定参加革命,那一年他已经17岁了。
当时组织考虑到华国锋读过书,为此并没有将他直接送去战场打仗,反而将一些宣传工作以及后勤物资运输交予了华国锋来处理。
虽然没有流血牺牲,但这些任务同样是重大的。为了号召民众的积极参加抗日,他在山西境内到处奔波很多年轻人因此选择扛起枪斗争到底。
除此之外在物资运输过程中华国锋还要谨防内奸,生怕补给队的行踪被发现误了前线大事。因为贡献比较突出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逐渐成为一名资深党员的华国锋也被安排到领导岗位上,继续从事宣传工作。
当时国民党为了抹黑我党,给百姓们造成了一种穷凶极恶的形象。为缓解这一境地加快全国解放,华国锋不惧危险亲自跑到敌占区进行宣传,最终改变了很多人的刻板看法。
二、与毛主席结缘随着解放战争进入尾期,领导人们也开始商议建国之后的具体事宜。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大量人才去填补各个缺口,因此年轻能干的华国锋来到了湖南湘阴县担任书记。
经历多年战火摧残,此时湘阴县无论生产力还是匪患都非常严重。想要打破眼前困境的他,开始带领全县领导班子稳民心,同时针对相关问题出台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当然为了老百姓能正常生活彻底肃清匪患也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华国锋费了不少力气。为提拔这位年轻干部,后来组织专门将他调往到毛主席老家湘潭县工作。
华国锋心里明白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做好这里的工作,他亲自到基层走访,抓住群众关心的问题开辟农村互助小组试验等新型经济政策,从思想上来讲非常前卫。
当然华国锋所做出的努力很快就被主席看到眼中,因为建国以来事务繁忙主席一直没有时间回老家走走,所以就让秘书抽出一天回湘潭。
听说主席要回来,华国锋亲自前往迎接在路上与他老人家展开了交谈。与其他很多官员不同的是华国锋从来不溜须拍马,而是针对面前问题实事求是将县里优点与弊端托盘说出。
主席在听完汇报以后非常认可的点了头,尤其对华国锋所提出的农村互助小组很赞同。其实主席早就想在全国实施这个互助小组,但实践才能出真知,因为没有成功试点,所以有很多人反对,这么一来湘潭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为了尽快实施下去,主席亲自邀请华国锋来党中央内部进行会谈,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一次天大机会。果不其然华国锋以严谨的逻辑思维完成了汇报,没过多久他就直接出任湖南副省长完成人生一大飞跃。
三、深厚的革命情自从当上副省长华国锋工作变得更加繁忙,他开始在全省上下抓起了农业以及惩治贪污。同时还具有前瞻性目光,大力筑牢本土技术型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收尽力。
1959年当主席再次到湖南考察时,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仍然是华国锋负责接待。为重点培养这个年轻人,主席亲自将他安排到南方较发达地区学习,回来以后华国锋直接被提拔为省委书记。
1971年他又来到中央工作一直负责农业领域,各项指标完成的都非常出色。1976年周总理去世以后,主席点名华国锋暂时接任代总理一职。
当时他非常担心自己干不好工作,但让华国锋更意料不到的是仅仅几个月后,弥留之际的主席将国家大权交给了他,留下一句“你办事,我放心”便离开人世。
为了不辜负主席的热切期盼,华国锋联合老一辈革命家推倒了反动势力,让国家经济正常运转,直到1980年与邓小平完成了权力交接退休家中。
虽然已经没有任何职务担,但华国锋每年都还会怀着感恩的心去纪念馆瞻仰主席,持续到2007年才截止。
那时候华国锋已经成为风烛残年的老人,他深知可能是最后一次来这里,于是临走之际缓缓扭过身来说道:“向伟大的主席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结语:华国锋与主席之间的革命情谊实在感人肺腑,对于他来说主席就像伯乐,给了自己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当然吃水不忘挖井人,华国锋在退休之后能每年都来瞻仰主席,由此可见他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