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承载着农耕文明的记忆,是中华田园理想的寄托之所。随着社会发展,从城市回归乡村的氛围便愈发浓厚,其中有一种初心和情怀。

“未来乡村”概念横空出世,中国乡村进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
什么是未来乡村?它既可以有桃源田舍悠然南山、鸡犬相闻采菊东篱的优美意境,也有着不输城市的现代文明和智慧场景。未来乡村将为原乡人提供品质生活,为原住民提供本土创业机会。这是一种美好的乡村组织形态,几乎颠覆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村居生活的想象,具有极大的发展可能和无限的成长空间。
“未来乡村”的萌动,是在浙江大地开始的。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省明确提出:“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迭代升级未来邻里、现代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文化、特色风貌、绿色低碳、乡村善治等场景,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示范性乡村新社区。”

浙江未来乡村建设,可概括为两大目标:其一,以“人本化、田园化、科技化、融合化”作为四大价值坐标;其二,以“未来文化、生态、建筑、服务、交通、产业、数字、治理、精神”为重点的九大场景。
至此,未来乡村的轮廓逐渐清晰。
未来乡村,本质上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之一 。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余村更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在这场风云际会中,它必然不会缺席。2022年5月,余村入选浙江省首批36个“未来乡村”。
余村,又一次站在时代的交汇点上。
乡村产业要振兴,需要一定的区域和体量,才能具备多元化的功能布局。但单个乡村受行政区划局限,资源不足,产业布局、招商引资都难成气候。因此,未来乡村需要整合一定的物理空间,站在更高的视野推进组团式发展。

于是,“大余村”“余村大景区”等概念应运而生。
历史的机遇,让余村自带流量IP。仅以接待游客量计算,余村每年已达近百万人次。如何推动巨大“流量”向周边辐射,带动临近乡村统合发展,实现更多的百姓增收致富?在走向未来乡村的规划中,安吉县决定在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的245平方公里范围内,通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推动片区一体化差异发展,建设一个“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的“大余村”。
“大余村”的确立,对于余村自身发展也至关重要。由于地理因素,余村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小山村,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人口仅1000余人。现在,“大余村”拉开了更大的框架,通过资源的有机整合,各村实现优势互补,为余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推动“小余村”向“大余村”的发展跨越,体现湖州市和安吉县的决策者们一种非凡的格局和发展信心:一幅“大余村”的蓝图,为发展腾挪了空间;一个“青年大社区”的人才策略,为发展提供了动力;一个“余村大景区”的产业定位,为发展提供了方向。三者融合,可谓高明至极。
这种“组团”并非简单的物理组合,而是通过一体化规划、项目化运作、集成化示范、片区化共享,实现“化学反应”,既可避免重复建设,更在于打破行政“篱笆”,真正按照产业和市场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的资源配置。
走品牌化经营之路,是大余村未来乡村的另一亮点。

“大余村”打出了“未来原乡”的品牌,立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发展理念,结合未来乡村人本化、生态化与数字化价值的系统创新,探索人本原乡、生态原乡、数字原乡三大创新特色。
事实上,余村的品牌意识很早就觉醒了。过去十几年间,从“两山”理念诞生地,到“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再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余村在每一个发展节点上都抓住时机,做好了自己的品牌推广。
一个村庄能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其认识已远远地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传统乡村给人的落后印象,是与“信息闭塞”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产业,链接乡村与消费者,是未来乡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数据是发展未来乡村的核心要素之一。数字化的目的是获取数据,进而实现数据运营,真正将物理乡村“形而上”,使其成为“未来乡村”。

在余村,数字化水平已经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程度。这里,已经实现了“一张图”管遍村中大小事。一张图,就是指“数字乡村余村系统”。全村道路、房屋、公共设施等建筑分布,乃至村民信息等都能通过一张地图真实还原。同时集成原有的环境检测平台、垃圾分类处理平台、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系统等多个分散系统,统一管理,让数字化深度融入村庄治理。
更为贴心的是,智慧化系统为百姓提供了细节服务。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健康小屋、家用电器声控、体验5G网络直播等系列公益项目,均已在余村落地生根。在生产管理层面,余村还建成了一整套智慧农业系统,涉及物联网、装备、设施和系统集成示范应用,覆盖了五彩水稻、复垦旱粮、茶园等板块。

不只如此,按照“一村一码、一户一码、一物一码”的标准,余村试点打造了“两山优品”平台。家家户户都张贴着二维码,游客扫码即可进入平台购买商品。既能看到村民的基本信息,也能实现农产品、手工艺品的出品溯源。乡村购物的透明度让游客放心下单,保证货真价实。
在旅游管理上,余村的大数据管理系统也十分强大。依靠数据分析情况,可以为即将到来的旅游客流基数做足准备,实现优质有序接待。
数字化改变了余村的管理方式、旅游方式、消费方式,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也改变了余村人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基层治理,更在于用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实现民安民富齐头并进。

组团式发展、品牌化经营、数字化赋能,让我们看到,余村以及“大余村”正以更人文、更智慧,也更具科技感的面貌向人们走来。
余村,未来已来。
【陈少非作品/《如此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