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有心无缘”,伊朗为何执意选择苏-35?
一、伊朗的选择背后:中国战机为何“出局”?说起这事儿,我还真是有点感慨。2025年初,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伊朗终于买到了俄罗斯的苏-35战机。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就开始琢磨:咱们中国的歼-10C性能这么强,性价比也高,为啥没被选中?尤其是雷达技术方面,歼-10C用的是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而苏-35还是老旧的无源相控阵,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但你别急着替中国抱不平,这里头其实另有玄机。简单中国压根就没打算把歼-10C卖给伊朗。这不是性能问题,也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考量。咱们先从历史说起。早在2018年,就传出伊朗向俄罗斯求购苏-35战机的消息,但那时候谈判一直拖着没结果。从2018到2025,这场交易整整谈了七年,现在终于敲定了。而中国呢?这期间没有任何关于推销歼-10C给伊朗的信息——甚至连公开竞标都没有出现过。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国根本没有主动参与这个军售市场。
为什么不参与呢?这里面涉及到中俄关系、中东局势,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俄之间在军工领域合作紧密,我们不会轻易去抢俄罗斯的大单子,更不会为了短期利益影响长期战略布局。所以,你看明白了吗?这次交易,中国其实从一开始就“缺席”。
二、重型战机才是关键:航程决定命运再往深里挖,你会发现即便中国愿意卖,恐怕结果也未必乐观。原因就在于飞机类型上,中东地区对重型双发战斗机需求更大,而我们的歼-10C是一款单发轻型战斗机,在航程和作战能力上确实无法完全满足他们要求。
举个例子吧,中东国家面积普遍较大,比如沙特国土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以色列距离德黑兰直线距离接近1500公里。在这种地理条件下,如果发生冲突或者战争,对手可能远在千里之外。而作为单发轻型飞机,歼-10C最大航程只有2500公里左右;相比之下,双发重型飞机苏-35能飞3600公里以上,多出的1000多公里就是硬实力差距。而且还有一点不能忽视——中东国家讲究“大国气派”。作为什叶派势力领袖之一,伊朗自认为要匹配它“大国”的身份,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体量大的“双发动机”飞机。一台发动机的小家伙,即便技术再先进,也难以撑起那个面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哪怕主动推销了,很可能也只是陪跑角色罢了。
三、中俄关系与区域博弈:中国与沙特走得更近
再聊聊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地缘政治因素。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俄+伊”似乎组成了一种天然联盟,对抗美国。但实际上,这种所谓“三角关系”更多存在于宏观层面的战略协作,比如反制美国制裁或维护国际秩序。一旦到了具体事务上,各方联系并不紧密,更别提军事合作了。比如说,中俄之间确实走得很近,经常搞联合军演、巡航活动;但如果只看中国和伊朗,两国几乎没有什么军事互动。同样,在经济领域,中国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较高,与沙特也是重要贸易伙伴,但跟伊朗之间直接投资少之又少,两边关系只能算一般般。从微观层面来看,“特别融洽”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如果两国连基本经济合作都有限,又怎么指望能在敏感领域如武器出口上展开深度协作呢?
另外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沙特因素。众所周知,中东地区长期处于宗教派系对立状态,以逊尼派为主导的沙特和什叶派领袖之一的伊朗矛盾由来已久。而我国与沙特近年来频繁开展经济合作,在石油等能源领域建立稳固联系,自然会避免因支持某一方而破坏整体外交平衡。无论从实际利益还是长远考虑,我国都不会贸然插手这种复杂局势,更别提直接向其出售敏感装备了。
互动讨论:1. 如果你是指挥官,会选择进攻性强但航程短的小巧灵活飞机(如歼-10),还是选择适合长途奔袭的大块头(如苏-35)?
2. 有人认为武器性能最重要,有人觉得地缘政治才是真正决定因素,你怎么看?3. 身边有没有参过军的人,他们对于国产装备有什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