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十四式手枪,由日本枪械设计师南部麒次郎,以其南部陆式手枪作为基础而设计出来的手枪,发射同为由南部麒次郎设计的8×22毫米南部手枪弹。
南部的大部分设计选择,以及其他研发的不太出色的日本战时武器,都是在二战以前就做出的,并与日俄战争中(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战胜沙皇俄国的军队有关。
即使是日本军事机构中,有远见的军械装备规划者,也选择将日本有限的国力和军费,投入到“大和”级超级战列舰等水面舰艇和“零”式战斗机、九九式俯冲轰炸机等主力作战装备上。
日本军部的那帮高官,很多有过参与过日俄战争的经历,枪法精准拼刺凶猛,他们绝对不会担心日本陆军士兵拿着生锈的5发栓动有坂步枪参与对亚洲国家的战争。
军部的老朽对战前其他国家军队中已经装备的自动射击的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选择了视而不见的态度。他们认为“百发一中”的冲锋枪,不如“一发一中”的带军刺的步枪。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陆军野战师团的广大官兵,在残酷的岛屿抢夺战中,吃足了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汤姆逊冲锋枪、M-1式卡宾枪、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1918A1/A2勃朗宁自动步枪(装上两脚架以后美军将其作为轻机枪使用)这些自动或者半自动步兵枪械的大亏,迫于前线官兵的军事压力,日本才开始紧急研发自动或半自动枪械。
日本以缴获的M-1加兰德为蓝本,研制了10发固定弹舱供弹,比美式8发漏夹供弹更先进的7.7毫米四式半自动步枪;以MP-18冲锋枪为蓝本,研制了8毫米南部式冲锋枪。
待这些枪械研发成功,小批量生产投入实战时,已经是二战快结束了,日本陆军还未装备多少,未给美军以大量杀伤时,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当年,日俄战争时期,身材大多数矮小的日本步兵,在高喊“板载冲锋”中,用步枪上的军刺就能近距离搏杀身高马大的俄国“熊”,那么战前还有谁需要进一步研发步兵枪械呢!尤其是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基本上与日本陆军擦肩而过。
日本陆军装备了6.5毫米的三八式和7.7毫米的九九式5发拉大栓的步枪,配上30发漏斗供弹的大正十一式6.5毫米轻机枪(歪把子)以及30发弹板供弹的九二式7.7毫米重机枪,辅助以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和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火力支援,战力在亚洲基本上就无敌了。
日本作为亚洲为数不多的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确横扫了大半个亚洲乃至太平洋地区的农业国,直到遇到比其工业化规模更为庞大的美国。
此时,能征善战的日本海军和陆军,包括日本海军和陆军的航空兵才算是真正歇菜了(二战时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它的空军都依附在海军和陆军的建制内,是这两个军种的辅助力量)。
南部十四式手枪,枪长0.23米,枪重0.91公斤,采用机械瞄具,枪管短后坐,半自动射击,卡铁摆动闭锁方式;8发弹匣供弹,枪口初速325米/秒,动能322焦耳,有效射程50米。
这款手枪采用了类似德国9毫米鲁格P-08手枪的外形设计,所以该枪的指向性较好;特别是其将近200毫米的枪管长度,让其拥有较好的瞄准精度。
握把是带凹槽的木头,弹匣是镍铝混合物。安全装置位于扳机外壳上方的左侧。弹匣释放装置是按钮式的,也位于扳机后面的左侧。手枪框架上焊接了一个挂绳环,就在翘起的旋钮下方。
太平洋战争时期,有美军使用缴获的南部十四式手枪以后,发现此枪存在弹匣易脱落,卡壳频繁,且容易走火等弊端,认为它就不是一把称心如意的手枪。
二战时期,南部十四式手枪,是日本拥有佐尉军衔的中下级指挥官的普遍佩枪。这款手枪的皮质枪套,在盖子设计上类似于乌龟壳,因此被中国北方的抗日军民称为“王八盒子”。
总之,日本枪械设计师南部麒次郎研发的南部十四式,是一款设计非常独特的手枪。它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议,有人称其为“史上最糟糕的手枪”,甚至说用来自杀都困难(猜测是自媒体作者的艺术加工)。
比尔·鲁格,美国鲁格枪械公司创始人,曾经研制过大名鼎鼎的鲁格Mark I等手枪的枪械设计师,他却十分欣赏南部手枪。认为其人体工程学设计非常出色,是二战时期装备的手枪中的一把好枪。
据开源信息表明,美国鲁格1949.22标准手枪,不是基于德国9毫米的卢格P-08手枪而设计的,而是比尔·鲁格基于南部十四式8毫米手枪研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