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再次飞抵俄罗斯,计划与普京展开第三次会面。
尽管克宫仅以“若普京日程允许将公布消息”的模糊表态回应,但俄媒指出,威特科夫此行目标明确,那就是推动俄乌停火。
自3月12日特朗普首次宣布派遣特使以来,美国多次施压俄方接受“30天临时停火”,声称若俄罗斯继续军事行动将面临“毁灭性制裁”。
然而,俄方曾强硬表态,“协议必须基于俄方条件”,而普京则通过威特科夫向特朗普传递信号,支持“长期和平铺垫”,但要求解决冲突根源,也就是“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地缘威胁。
泽连斯基坚持“领土归属不容谈判”,但迫于美国压力,乌方在吉达会谈中同意接受30天停火提议,前提是获得美国安全保障承诺。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俄乌之间的临时停火,似乎并没有在实际意义上达成。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在持续袭击对方,俄国防部每日报道的乌军伤亡人数,依旧常常突破1000人。
事实上,俄美表面推动停火,实则各怀心思。特朗普急于兑现“结束战争”承诺,以提振支持率,推动自己下一步战略的展开。而普京则试图通过谈判争取时间巩固战场成果,并分化美欧对乌援助。
这一次,尽管威特科夫频繁穿梭外交,释放“积极信号”,但俄外长拉夫罗夫的发言揭示了俄美关系的深层裂痕。
拉夫罗夫承认,此前利雅得会谈显示美方“有对话意愿”,但俄美利益存在本质冲突,信任已被拜登政府“摧毁”,恢复需数十年。
美国两党均存在反俄势力,共和党内部对特朗普的“亲俄倾向”不满,民主党更指责其“背叛盟友”。拉夫罗夫直言:“美国许多人不希望俄美关系正常化”。
俄方提出“取消制裁、恢复航班”等方案,遭美冷处理,而4月初的换囚行动,虽被称作“积极的一步”,但拉夫罗夫坦言“这只是人道主义小步”。
最后,拉夫罗夫批评欧洲“忽视冲突根源”,称美国试图深挖乌克兰危机的北约东扩背景,实则意图将责任转嫁给欧洲。
从拉夫罗夫的这一系列“大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并不是那么信任美国,在与美国接触时表现得相当谨慎。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想要“联俄制华”,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据观察者网4月11日报道, 特朗普政府一边推动俄美谈判,一边试图策划“联俄抗中”。然而,这一被美国学者讥讽为“反向基辛格”的幻想,正被中俄紧密合作击得粉碎。
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能源、汽车、科技合作全面深化。中国车企占据俄市场60%以上份额,俄对华能源出口,也极大地缓解了俄罗斯的财政压力。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曾强调,中俄关系“不针对第三方”;而我国外交部直言“任凭风云变幻,中俄关系从容前行”。因此,特朗普想要拆散中俄,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