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村里返乡人员在一起聊天,话题是“什么时候走”?俗话说:“三六九,往外走”,回家过年板凳还没有坐热乎又打算外出务工了。为什么他们热衷于到外面挣钱,不留下来为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呢?他们说,留下来创业没有好的项目,种地吧?100亩地年纯收入也10万元左右,而且是累死累活的。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100地一年可能白忙活了。另外家乡也没有岗位,企业比较少,很难吸纳农村年轻人就业。在外打工挣钱容易些,人也轻松点,挣钱还多,在外面租个门店,一年少则20万元收入,多则上百万元收入。我们这边安庆市农村人基本上都是租门店做面点生意,承包了全国人民早餐。据说春节期间北上广深居民早餐出现了困难,安庆市早点老板都返乡了,买不到早点。

正月初五我们这边做早点的小老板们开始外出了,他们打算正月初八开张大吉。提前去收拾收拾,采买原料,蒸屉,与房东沟通沟通。走访一下供货商,谈谈全年供应各类面点原料价格。长期在外打工,他们习惯了城市里生活,回家过年倒不适应了,有陌生感,距离感了,心已经不在家乡了,就想着门店生意,怎么挣钱。老乡们返乡过年,大伙心里是兴奋的,都是乡里乡亲的,有感情了。你说这么一走,村里又恢复平时的静谧,又只剩下几个老人了。别说父母心里不舒服,乡亲们心里也沉重,就不能留下来么?可留下来又能干什么?企业少,家乡没有太多岗位安置,劳动力剩余了,怎么办?只能是选择外出务工。乡村振兴也需要人啊,在外挣钱了,就不能返乡创业么?外面再好,那不是家,不是故乡,不是我们的地儿。

春节回家大家还是比较低调的。看到家乡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谁来发展家乡,谁来改变家乡面貌?家乡也需要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家乡培养的人才,全部外流了,我们故乡不缺人才的,可以说是“院士之乡”,可又有多少人留在家乡,又有谁投资建设家乡呢?没有人还谈什么乡村振兴?安庆文风鼎盛,人才济济呀!可为什么劳动力还需要外出务工挣钱?家乡发展需要消费,需要生产经营,需创造财富。都走了,谁来购物,谁在企业里创造财富,谁来纳税,没有财政收入,哪里有财政支出?没有财政支出又从何谈乡村振兴?都走了,父母谁来照顾,孩子们谁来监护?即便是要走,要外出务工,也应该在家多呆几天,陪父母、安排好孩子学业、生活。

返乡人员都是腊月底回家的,真正在家里只有7天左右时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回来过年,这是回家过年吗?在家里多呆几天不行吗?我们安庆人过年到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年还没有过完就回城,这算怎么回事?回家的意义,回家的感觉是什么?可能没感觉了,也不存在“回故乡”的乡愁了。安庆市工资待遇不比“长三角”地区低,在安庆市区企业打工,月工资在有6000元,如果是外买小哥,工资会更高,为什么不能留下来照顾家庭,在家门口就业。我是个老人,听一些“4050”人员还想出去打工,看见了年轻人在整理行装,心里真的很沉重,真的有一种悲伤,真的有一种分离的伤痛。为什么要离乡背井,为什么离开脚下这片热土,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