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雪覆盖了尘嚣,洗净了烦扰。
这天地一片素净,让人的心也跟着安详下来。
纷乱繁杂都不见了,只余下雪的沉静与圣洁。
大雪天,最适合静坐窗前,一边赏雪,一边品诗。
那些大雪景观的绝美流淌,都被大诗人用灵光一现的笔法定格。
雪花飘落,我们的心就随之飞扬;
积雪皑皑,我们的灵魂也因之洗净。
如今我坐在温暖屋内,望着窗外大雪纷飞。
它带来宁静,也激起诗意。
这雪夜,不妨放下滚滚红尘,就让心迹隐入飘飘白雪。
白居易的词句中自有天籁,可令人心境大开,尘劳一扫而空。
句句都是千古绝唱,让心境越发开阔,越发踏实。
《雪夜小饮赠梦得》
唐·白居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白居易,一个将诗歌写得淡泊无华、朴实无艺的大诗人。
他的诗就像一池清水,一棵松树,直抵人心。
这首,也道出了他对知己好友的思念与寄托。
一个飘雪的夜晚,白居易与刘禹锡畅饮言欢,两人兴致盎然。
散席之后,白居易不禁对这难得的知音之乐,流连忘返。
于是取纸落笔,写下了这首诗歌以寄情。
雪夜饮酒,风雅对坐,诗文相和。
这正是白居易平和淡泊的生活状态。
他用简单的文字,道出了人世间最本真的情怀,让后人在繁华喧嚣中也能品味到这份宁静。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白居易在首联,巧妙地布置了人物和场景,为全诗定下基调。
“同为懒散园林客”。
这样亲切幽默地,点出自己和刘禹锡二人的身份,调子自然就此定下,读者也被直接拉入这闲适的画面中。
“共对萧萧雨雪天”则运用对仗手法,将环境描绘得更加具体立体。
作者通过“同为”,“园林客”点出双方的身份,道出闲适的基调。
运用“共对”描绘环境,却将这份萧瑟转化为人物间的亲密无间。
这样的布局极具妙笔。
既点明人物,又烘托氛围,引人入胜。
这样初步划定人物、场景与基调,为全诗营造了极佳的开端。
首联就如电影的开场镜头,将观众自然引入故事与氛围,白居易的布局确实高明至极,值得我们反复揣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颔联续写两人畅饮说笑的景象,进一步渲染这闲适惬意的氛围。
“小酌酒巡销永夜”,细细品饮,度过漫漫长夜。
“大开口笑送残年”,开怀畅谈,送走残年光阴。
这悠长的夜晚,没有寂寞或惆怅,取而代之的是美酒佳肴和忘我畅谈。
白居易面对光阴流逝,也毫无惧色,只以豁达的笑声送别时光。
这样的态度正呼应了“懒散园林客”的身份,也与刘禹锡的乐天知命相契合。
细细品读,我能真切感受到文字所营造的温馨惬意。
这不仅温暖了冬日的萧瑟,也洗涤了人心中对光阴的畏惧,令人顿悟生活真谛。
我也要学习两位诗圣的洒脱心境,在琐事中品出悠然。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似有一丝无奈从字里行间透出,作者与时代背道而驰,已成遗老。
但随即他又被称为“散仙”,闲云野鹤,超脱尘世。
然而这无奈,很快被洒脱所取代。
他们也许未得到世俗的青睐,但却得道成仙,享受着天伦之乐。
正是因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作者才得以怡然自得。
第一句似有一丝无奈,作者与时代不合,沦为遗老。
然而第二句 画风突转,作者却“多被人呼作散仙”,不仅没有被时代抛弃,反而因超脱世俗而被称颂为仙。
“散仙”二字一出,顿时点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散仙”意指超凡脱俗的仙人。
作者向往“散仙”的生活状态,可不受尘世的束缚,逍遥自在。
“曾看东海变桑田”。
描绘了“散仙”目睹沧海桑田、看透百代兴衰的广阔视野。
这展现了作者面对生死变迁,保持开阔胸襟的人生态度。
作者通过深入诠释“散仙”这个意象,将自己面对生命变化的沉着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不仅展现出超脱世俗的气质,更透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深邃思考。
让读者在优美诗意中,获得了对生命的启发。
写在文末俗事纷扰,人心易躁。
及至烟花三月,散仙披雪仗剑,笑看人间。
情绪已冷却如风中之枯叶,看破红尘。
困在尘世的,都是自己。
大雪来时,芸芸众生匆匆而归。
独自一人面山空,忽闻松涛,芬芳四溢。
长剑挥洒,击碎冰封的琴弦。琴音缥缈,残雪飘洒。
人生如此,本就该放下一切牵绊,过洁如素,恬淡自得之漫漫长夜。
词似一杯醇酒,细细品味,回甘遐思无穷。
洞穿浮世假象后,体味这片刻珍贵宁静,于千帆过后,犹自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