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建房的过程中,很多人对于建房的基础并不在乎。
认为无非就是把房子垒高一些。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因为房子的稳定性首先就是来源于房屋基础。
有许多人还认为,既然基础关系着房屋的稳定性,那么基础挖得越深就越好,深埋一些肯定更加稳固。
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基础深埋要讲究方法。
那么基础到底该如何埋呢?
基础埋多深才好?首先在建房安置之前,按照相关规定,建筑方都要进行勘察工作。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础埋深原则是不能小于0.5米。
只有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才会进行改变。
一般情况下,一栋民用楼(一二三层)的基础是要埋到老土层的,这样才能保证房屋的稳定性。
如果是在冻土层之上建造,则要将基础延伸至冻土层以下,这样才能保证层间不会因为季节变化变动而影响到房屋的稳定性。
按照常见的一般情况来看,在建三层楼房时,基础一般都要挖到1.25-1.5米左右。
而且在挖地基时,要考虑到相邻于建筑的影响,不能让周围的建筑造成不均匀沉降。
如果周围建筑造成了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后期屋内墙面的开裂,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本身的倾斜,严重者可能甚至会导致建筑物倒塌。
因此,除掉相邻地块上的浮土是为了保证地基施工之后不会造成影响周围建筑的后果。
除去浮土则是为了更好地勘察出下面的土壤性质,而清除浮土和软土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保证地基稳固。
如果勘察出的地基是坚硬土层或砂层,能够承受整个建筑物的重量,那么放置一两米深都是可以的,但是这里面涉及到防水的问题,因此较深一些也无妨。
但是如果下面是淤泥或者软土层的话,这样就不能放置很深,需要立即停止挖掘工作,并寻求改地基方案。
当发现下面是粘性土、砂土等土壤时,如果黏性较强的话,可以考虑深埋1米左右,如果黏性较弱可以浅埋0.7米-0.8米。
在遇到山地坡度地基的时候,不能像正常的楼房那样平直地修建,这样容易让房屋造成倾斜,因此需要修筑成台阶状。
而且在搭设模板的时候,最好找找同侧都有水平线,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地基能够水平受力。
除此之外,在搭建砖石基础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在硬土或砂层应清除表面浮土后直接打基础;
二是应根据浑浊和湿润程度来决定是否要排水。
如何处理地基问题?第一种情况:坡度地基。
如果想要避免承重不均匀导致墙体开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台阶状处理。
这种情况通常在坡度较小,并且想要建造独栋的情况下采用,并且台阶都应该设定在相同高度和宽度,宽度为60-80厘米,同时每个台阶应该有25-30厘米的落差。
第二种情况:软硬地基。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同一楼房内,有些地方是硬地基,有些地方是软地基,这样会容易造成建筑物向软地基一侧倾斜,并且可能出现开裂等问题。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分别对待:
硬基底下使用正常深度基础,其他地方适当增加基础底面积并设置好排水管,以免造成积水引起下陷或沉降等现象。
埋深更重要还是挖深更重要?要想保证整个建筑物能够稳定坚固,我们首先需要保证的是它的基础。
在规划地基前,我们需要先考察地基土壤,如果发现下面有杂乱物质,应该及时清理,以防这些物质在之后施工中造成影响,堆放杂物不仅占用空间,还会让其腐烂发臭影响空气质量。
如果在勘察过程中发现地下有其他管道,不要主动破坏,否则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先进行综合考量,如果确认其存在影响,再进行处理。
第二步是在勘察期间,我们需要判断以下几项:
1. 确认哪些地方不存在地下管道;
2. 大约判断下雨期间及综合积水时水位高度;
3. 在拇指处按压土壤来判断其坚硬程度;
以上是判定完后,我们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选择适合土地性质的挖掘工具;
2. 确定是否需要排水管道;
3. 依据不同土壤性质选择不同挖掘方式;
4.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选择机械化大型设备,提高施工效率;
5. 校准出入水平防止倾斜;
6.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7. 确保施工现场安全,以免人员受伤;
8. 在施工完成后定期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建筑长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