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军队单位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领导班子过于臃肿。
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以及作战部队领导班子,多达二三十人屡见不鲜。一个军事主官配备十几位副职;政工主官可能是多位,副职也可以是几位甚至十几位。

如湖北省军区,司令员1位,政委3位,副司令18位,副政委12位。湖北省军区上级单位武汉军区,司令员1位,政委3位,副司令12位,副政委4位。
1970年12月,在武汉钢厂劳动的张震,接到新任命通知,担任武汉军区副司令,排在他前面的有12位。他们的排序不是按照资历、德才等,而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
虽然被任命为副司令,可并没有到军区报到,而是让他负责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担任政委,指挥长是张体学。副指挥长就多达22位,副政委5位。他们当中很多是兼职。可以看得出,在那个年代就是新组建起来的机构,领导班子也是臃肿的。
1971年11月,上级对武汉军区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免去刘丰政委职务,从南京军区调来王六生担任政委,并对副司令、副政委们进行重新分工。准备调张震到军区负责军事训练,军政主官意见不一。

他到军区后,司令、政委都没有见他,在招待所住下。后来得知,军政主官意见不一致,有一位不想让他回军区工作,要改变党委集体决定。是曾思玉,还是王六生呢?
曾思玉是他徒弟革命时期的老战友,关系很好,他到武汉钢铁厂劳动时,曾思玉与刘丰去看望他,都表达慰问。王六生是三野出身的将领,俩人还是隶属关系。要改变军区党委集体决定,那只能说是党委第一书记或者主持党委工作的书记。
至于原因不得而知,如果说了解张震的情况,王六生比曾思玉熟悉。过去张震在南京军事学院担任院长,对于张震在此之前受到的冲击也是大概了解的,而且1969年以后学院撤销后,所有的干部都归南京军区代管,王六生作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是知道情况的。
张震无奈,将自己晾一边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他也有自知之明,不让回军区工作,那就读读书,等到重新分配工作。他给军区主官以及叶帅都写信告知,1个多月后,让他回军区分管军事训练。但有一个前提,不是单独,而是与张显扬副司令一起分管。没多久,上级调吴瑞山担任副司令,他们三一起分管训练。

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初期,大军区副司令一个人可能分管好几项工作,如三个副司令分管一项工作,可见机构臃肿需要改革,还有一点张震没有被充分任用。
张震过去是参谋长出身,后来干军事教育,对抓训练有一套,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坚持理论从头学,基本功从头练,先理论后操作,先基础后应用;抓好班长、骨干的的培养和备课;发扬军事民主,训练中谁懂向谁学习,谁会请教谁。
在武汉军区工作到1975年,被调去总后勤部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