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天码字的文字工作为主的打工人以及高强度游戏训练的电竞爱好者,有没有更加健康的键盘产品呢?有的!小A来告诉你答案!
人体工学键盘,三大流派降低身体负担!
主流英文键盘布局是在20世纪以前就问世的,因此键位布局不科学,造成了手臂和手腕其实是在一个相对别扭的姿势下进行输入。
而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人体工学键盘,本质上通过优化键位布局和支撑结构,减少手腕、手臂的肌肉负担,实现手腕手臂以尽可能自然舒展、少弯曲的姿势打字。其核心原理和流派有三个,包括:
分体式设计,将传统键盘的左右键区分割,形成自然弧度(通常15°-30°),左右键区呈波浪形分离,中央隆起,使手腕与前臂保持直线,降低腕管压力,最典型的就是经典的微软人体工学键盘(但是微软已经停产除Surface品牌外所有外设)。适合财务/行政/写作等长时间录入场景。
键位分层设计,也就是Alice配列布局人体工学键盘,采用中央凹陷+左右倾斜+内倾角度布局,按键的排列方式模仿了手指的自然运动,降低手指横向移动幅度,减少了手腕和前臂的负担,提高了输入速度,适合高频输入场景(如程序员代码编写)。
垂直支撑设计,部分高端品牌在分体式设计基础上,将固定式掌托改为可调节掌托,实现0°-54°倾角自由切换,模拟自然握持姿势,输入舒适度进一步提高。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是针对电竞游戏玩家和设计人员,采用常用操作键位紧凑布局+宏键集群,支持多达二三十个硬件宏编程键,配合人体工学掌托和倾斜度,将分散常用键位集中,从而减轻疲劳并节省桌面空间。设计用产品往往和轨迹球集成。